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司改兵临城下,领导进不进?|

发布时间:2015-05-07      来源: 法治境界    点击:

来源:倾城 文:倾城

 

司改兵临城下,开始打开天窗说亮话。

 

2015年4月17日,孟建柱书记在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如果领导干部进入员额又不办案,或者少办案、挂名办案,一线法官、检察官就不会服气,我们做思想工作也就没底气。领导干部要进入员额的,必须依照统一标准和程序进行遴选,并亲自办案,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5月4日,在中央党校“政法领导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孟再次呛声,“法院、检察院的领导干部应有不与一线法官、检察官争员额的觉悟。不进员额的,仍保留法官、检察官身份,不影响履行领导职责”。

 

如果说孟的语态还相对客气,对司法系统部分“关键的少数”不无劝退式安抚之意。最高法院政治部主任徐家新的讲话则更加明白晓畅,“法院领导干部带头直接办案,是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重要措施。… …领导干部入额必须一视同仁,对不能在一线独立承办案件的,或达不到审判绩效考核要求的,应一律按要求退出员额。”

 

风紧了,《空城计》中诸葛唱,“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司改号角吹到现在,一直在食物链顶端安坐的领导们,渐渐有些气息不匀,磨刀霍霍已久的员额制,终于不止指向普通法官,连领导也不能当然入额了。前头还在衷衷教导要一颗红心对改革、割权让利迎改革的领导们,陡见这一浪头袭向自身,懵头懵脑之余,心底亦不无凉意。而一年来吐槽不休积郁已久的大院中人,面上虽然抿嘴不语,心底实则多少有些暗爽。

 

到如今,被决策层视为“关系到这一轮司法体制改革成败”而强力推进的员额制,已近乎一个司法版的国企改制,只不过世易时移,这一次的人员进退留转,不再尽由执行层自主操刀,头上还有顶层设计者在定盘主导。法官员额全面限缩,已成不容置啄的政策红线,为了一个当下看来还略显高远的宏大目标,若不能给干活的沉默的大多数以希望,以图穷匕见的勇气向“中梗阻”两肋插刀,以相对公平的政策挽回隐隐消散的人心,司改或将再次陷入“换汤不换药”的泥沼。

 

无论什么样的改革,本质上都是权与利的再分割、人与事的再调整。此前,跟党政机关一样,司法机关领导手中的权力,一是管人,大院中人如棋子,车马炮如何摆放,象士卒怎样取舍,一切尽在科层体系掌握中;二是管案,签字笔是最大权力资源,降妖顶雷一线上,运筹帷幄在后方,领导述而不作是多年常态。而今时局大变脸,于领导们而言,今后谁当法官依靠遴选,自己能不能上还在未定之中,案件裁判转由审理者负责,若想过问还得顾忌全程留痕,那么,这样的官位还有多少滋味可言?也难怪有人暗地发炮:不进员额的法院领导,还是法官吗?还是领导吗?

 

现实的场域里,权位皆自上授,若眼中只有利益而无所谓大局,大概也没太多人真正在意下头是否服气,只会关注利益调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预期。多少年来,权利分配调整是领导层的专利,位置就是影响力,人挪窝则门可罗雀,局中人无法不趋之若鹜。利之一字,简单寄望于觉悟境界,而无硬性约束,不免有些太过天真。

 

但无论如何,从鱼头吃到鱼尾的闭门分羹式“改革”,已到翻篇时,即便“顺了哥情失嫂意”,也是决策层不得不直面的选择。当理想觉悟渐成奢侈品,法治愿景还如隔海望山,更多局中人孜孜于员额分配,少有心系审判念念不忘重回一线的,无非是行将拉开的三五斗收入差距、行走体制的面子里子,以及名不正则言不顺的权位失衡恐慌。法院工作几十年,好不容易出人头地言出法随,到头来居然可能不再是法官,该让多少人情何以堪?这其间,谁又说得清未进入员额是因为高风亮节主动让贤,还是名不符实被动淘汰?

 

其实,早在2014年7月15日,孟建柱书记在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就有言在先,要“防止把改革试点简单等同于提高待遇”,只不过那时很多人或许自动忽略了其中蕴含的深意。诸如“院庭长到底怎么算、年轻人究竟怎么办”这些在员额制提出之初就引爆过的问题,在各地试点中越来越成为无法回避的难题和舆论关注的话题,决策层经过反复蕴势权衡后于此时一锤定音,也算是借势而为顺理成章了。而一旦真正走上统一遴选之路,那么多科班出身一进院门就被安排在审判庭之外效力的年轻人,在面对这一轮遴选时都不免心头惴惴暗生怯意,那些久疏阵仗或中途驾临法院一直高高在上的领导们,面对脱手已久的法槌和一群过五关斩六将的年轻法官群体,又将何以自处?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我们不妨重温一位中院院长在司改重启之初提出的三个问题:我们的改革究竟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唯有法庭,才是法官的道场。真正纠结于是否能入额或该中道转向的,本就不应是那些正在一线栉风沐雨的中坚和希望所在,而是已悄然成为铺路石甚或绊脚石的一代二、三线法官。当法槌第一次举足轻重,只能由安坐法庭而非主席台的人才能独享时,从未上过庭或早已忘记庭上是什么味道的领导们,究竟是进,还是不进?是真进,还是假进?

 

城头上,诸葛孔明还在唱,“你到此就该把城进,为什么犹疑不定进退两难,为的是何情?左右琴童人两个,我是又无有埋伏又无有兵。你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来,来,来,请上城来听我抚琴……”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