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庭审记录改革最大的受害者

发布时间:2015-05-01      来源: 法律读库    点击:

 

来源:法官之家(微信公众号faguanzj)

作者:法语者,法官之家特约撰稿同事

作者赐稿,在此致谢!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最近庭审记录改革在某些省份正如火如荼的全面展开,这项又是省高院领导“拍屁股”想出来的方案,无疑又为某些领导的“创新力”加分了。这项改革说简单点:就是书记员再也不用记庭审笔录啦,当事人也不用在庭审笔录上签字,全程录音录像。那法官写判决书怎么办呢?法官自己看着庭审录像,然后在电脑上“码字”。先不说把所有的打字工作量从书记员手里,转移到“法官”身上,所产生的法官工作量剧增、工作效率下降等进一步摧残法官的行为,仅分析这个时间的浪费,就是极度惊人的。注意这项改革的重点,不是说庭审是否录像,因为现在所有的庭审都录音录像,这项改革早就已经铺开了,现在的重点是,庭审书面记录没有了,书记员没有了,靠法官看着录像,打字,写判决书。这项改革,基层法官是理所当然的受害者,所以在法院内部,除了不办案的领导之外,其余法官显然是骂声一片。

 

我们来分析一下“庭审记录改革”前后一位法官的工作时间:

 

场景一:庭审记录改革前:比如一个法官审理一个简单的案件,下午2点到4点开完一个庭(开庭时间2个小时,在此期间,书记员把庭审笔录做完,把诉状、答辩意见、法庭询问、证据质证等都打字记录,然后当事人进行了确认签字)。4点到5点,法官开始写判决书,他可以直接从书记员记录的庭审笔录中拷贝诉状、答辩意见、证据质证等材料,无需重复打字,当他想不起来当事人就某个问题的陈述时,他只需要看看庭审记录即可,然后他用1.5个小时的时间进行了分析,把判决书写完(当然这种情况仅限于非常简单的、毫无争议的案件,如果是比较难的案件,一般是几天都写不出一份判决书),勉强准时下班。这个简单案件的工作时间约为:3.5小时。然后当事人事后来抱怨说,我没有说过这些话,法官翻开庭审记录让他一看,说“你看,你对自己的陈述已经签字确认了”。

 

场景二:庭审记录改革后,法官开庭,没有任何书面记录,只有录像,当事人也不对自己的签字陈述。法官从4点开完庭,就要先一边看录像,一边开始先打字:把诉状、答辩内容、证据质证意见等全部重新打字,关键是录像要放2个小时,就算是跳跃着看,一边看一边打字的工作量也是很可怕的,最起码就是1.5个小时了。于是下班时间到了,可是法官才刚刚把那些打字的工作量补上,于是继续思考1.5,写判决书,工作时间就是:5个小时。然后准时下班自然是不可能了。可是每个月要求的办案量,以及各种考核指标,就是头上利剑,于是在“白加黑、五加二”的基础上继续加班。可是加班加点只是一个问题,之后当事人过来大闹,认为法官归纳的要点不正确,要求重新看一次录像,于是陪看1-2个小时。最关键的问题是,判决书不可能都是把当事人的原话进行记录,肯定是要归纳的,比如笔者曾经遇到一个当事人说“被告是一个公务员,我借给他的钱是他十年不吃不喝的工资收入的10倍,我分析一下,他的工资是5000元......(省略1000字)",于是书记员归纳了当事人的话:被告是一个公务员,我借给他的钱,相比他的收入而言是巨大的。我认为书记员的归纳很到位,可是当事人却不肯,认为归纳不正确。因此,在没有书面记录经过当事人确认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随时过来要求翻看庭审录像,并对个别有出入的词语,鸡蛋里面挑骨头。

 

可是尽管基层法官骂声一片,可是省高院的领导们为了自己的政绩和所谓的亮点创新,完全不理会,先是假惺惺的征求意见,在收到骂声一片之后,就强行要求全面推进。而且义正言辞的说:“法官是为了偷懒,只要他们改变工作方法就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可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心思,就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项改革的伏笔在于“如果案件上诉,必须要把庭审记录誊抄一边,送到上级法院”,换句话说,你基层法官要改变工作方法,不要看书面记录,一边看录像,一边打字写判决书,但是如果案件送到中院、省高院,那就必须要打字好了给我们看,因为我们中院、省高院的法官,是不习惯看录像的,我们是不改变工作方法的。基层法院的法官都恨不得问“您老,怎么就不看录像啊,您也改变一些思维方式啊,您也加班加点啊!您不是说要减轻书记员的打字工作量吗?那为啥案件到了您这边,书记员就得给您打字啊?有本事,大家一起看录像啊!”。

 

可是基层法院的法官民工们,又哪里有什么话语权呢?该被践踏,还是被践踏!逆来顺受的法官们,除了认命和辞职,没有其他的选择了!而且这项只践踏基层法官,绝不损害中院、高院利益的改革,眼看着是基层法官们终身的折磨了。“君将哀而生之乎,苛政猛于虎也!”。法官的工作压力,虽然也来自于无理的当事人,可是对于再不讲理的当事人,也总是值得谅解的,毕竟他们背后通常有一番可怜的遭遇,然而更多的压力来源于,高层都是一批几乎完全不办案的法官和政客,然后以折腾基层法官作为其业绩的亮点!

 

然而如果写这篇文章,只是为了“吐槽”、或者甚至妄想某位领导能够体谅民间疾苦,那么笔者就太幼稚了,笔者在法院体制内经过无数次摧残,早已过了“天真无邪”的年龄了!笔者也不是一个在抱怨中不能自拔的人!以下才是笔者的想说的重点:

 

这项改革中,省高院的领导推销该项理论最大的卖点就是“最大的得益者就是书记员,我们把书记员从庭审记录中解放了出来,可以用来做更多的事情,而且书记员的工作中,难度最大的就是庭审记录,所以好的书记员很难找,如果书记员不用庭审记录,那么随便找一些人就能做书记员,就缓解了书记员的劳动力不足,以后我们随便找阿猫阿狗就能当书记员啦,再也不用要求法学系的学生了!”。笔者看到自己身边的书记员们,他们大多数人是比较开心的,为了自己能够从庭审记录中脱身,有了更多时间装订卷宗等。看着他们年轻、天真的脸庞,我却暗暗的为他们觉得惋惜,他们不知道他们工作如同在沙子里淘金,现在“金子”被拿走了,剩下的只有沙子,而他们却浑然不觉,反而为之感到开心,多么善良天真的孩子们!其实这场改革,法官虽然也是受害者,但是真正最大的受害者,是那个所谓的“最大得益者”,书记员。这个理论,乍听一下,似乎很奇怪,请听笔者娓娓道来:

 

“工作求才不求财!”,这句话曾经深深触动了笔者,并且改变了笔者经常为工资过低而愤愤不平的心理。很多人可能会马上说“神经病,工作不求财,求啥?少忽悠我!”。笔者认为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不要财”,而是说,在公务员体系里,其实“财”,是“求之不得、求之难得!”。能否“加薪”,其实不是看你的工作才能和付出多少,而是看“老板”愿意给多少,可是老板也不是因为你的才能和付出决定给你多少工资,而是看你有多少“谈判力”,看你是不是真的会辞职,哪怕你辞职,是不是可以马上找人替代你。很可惜,在国家政府这个“老板”面前,没有哪个公务员,甚至某一个公务员群体,是有真正的“谈判力”的。公务员体系里的“财”,就像一个美女,你与这个美女保持着一种暧昧关系,你心里是“寤寐思之,辗转反侧”,可是这个美女对你若即若离,绝不肯委身于你,但又经常抛几个媚眼,对你甜言蜜语一番,先是对你洗脑,“不要问我能为你做什么,你要经常想着你能为我做什么,爱就是奉献,就是牺牲,就是不要健康、不要家庭,在必要的时候,随时为了我,牺牲生命。钱是不重要的,谈钱伤感情啊,你的思想怎么就如此低俗呢,应当心怀崇高的法治理想!”,然后再送几个吻,安慰一下“马上就给你加工资了,基本工资65%啊!马上就要司改啦,工资超过其他人45%啊,不过年底的年终奖可能就没有啦!”。你被洗脑之后,就天天加班加点,然后天天盼着,将来某天终能“一亲芳泽”、“高薪、职业荣誉感、司法独立”等等。可惜你等啊,盼啊,等到头发都白了,那位美女仍未下嫁于你,于是你忍无可忍,与她摊牌,你以为她没有你是不行的,她肯定是要妥协的,结果这个美女终于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冷笑着说“你真以为我没有你不行啊?我那是哄着你呢!这几年,我用着你钱,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有多少人挤着头皮要来娶我,你有本事就走啊!我看你头发花白,青春和时间都给了我,你还能走到哪里去?”。对于这样的美女,你若执意“求之”,不过是徒增伤心罢了!对此,你若基于各种考虑,暂时不打算与她“决裂”,那么就大家继续保持“暧昧”、“自欺欺人”一番,可是你心里最好不要心存幻想,也不要执意“求之”,否则只不过自取其辱罢了,当然还有其他“求财”的方法,比如通过非法途径,对美女“霸王硬上弓”,通过灰色途径收取。然而,这种毁灭信仰、自毁前途的做法,真正的法律人是不屑为之的!所以,笔者认为,那些“辞职”的法官,都是极为可敬的,因为他们不屑于用非法手段求财,而甘愿冒着风险,选择从头开始!就笔者而言,尚未打算决裂,虽然心里还想着这位美女,可是已决然不肯奴颜卑膝的“求之”。

 

求财”的美女太卑鄙,却还有一位丑女,虽然面目可憎,不堪入目,确是“贤妻良母、才华横溢”,甚至有“旺夫相”,将来或许能助夫君飞黄腾达!此丑女,天天缠着你,你虽然一开始觉得“面目可憎”,但是朝夕相处下来,却发现获益良多!这位丑女,便是“工作之才!”。她表面上在折磨你,实际上在帮助你!她派遣那些可恶的当事人与你战斗,几番战斗下来,你发现自己的沟通能力、察言观色的能力显著增强,她派遣那些疑难案件给你,你绞尽脑汁,事后发现自己的分析、写作能力大大增强。这位丑女,虽然外表强硬,却给你内心温柔的安慰“不管你以后走到哪里,我都跟着你,不离不弃,我将帮助你在任何环境下生存”。

 

这个时候,估计已经有读者抗议了,这些与你说的书记员又有什么关系呢?笔者说,基层法官是当前司法系统里面没有尊严的民工,那么书记员就是这些司法民工的助理,也就是“民工中的民工”了,那么对他们来说“求财”,更是不可能了,于是他们也只能“求才!”。目前法院的书记员,除了少部分是事业编制、公务员编制的人员之外,大部分都是法学本科的大学毕业生,在江浙沪,他们工资收入大约为1500-2500之间,这样的收入在他们的同龄人中也是极低的,再加上超级繁重的工作量,扣除租房等各类费用,这份工作的性价比是极低的!而且如果去律所,他们的收入会高于在法院的收入。可是,还是有很多法学本科的学生进入法院,成为临时人员,我与他们交流,很多人的答案都是“我想学东西!”。

 

因为书记员大部分都是临时人员,所以笔者已经换了十几个书记员,因为没有人会把这份临时工作当成终身职业,大部分人为了从这份工作中学习,为了过渡,为自己将来成为律师、法官而积累。笔者不想讨论应当给书记员正式编制的问题,因为这不过是另外一个求之不得的“美女”罢了。笔者的书记员都是一些特别善良天真、充满理想的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他们大部分工作负责,甚至为了提高笔者的法官绩效加班加点,他们经常会说“我今天晚上加班,一定要帮您把这个月的卷宗都装订出来,否则就不能报结,您本月的结案数量又不够了”,而笔者通常不忍心,宁愿“自毁前途”,也不愿让他们如此为了那些完全不人道的政策加班加点。比如省高院的一些规定“案件报结后三日内卷宗必须归档”,这种规定,就如同一个一天只接待1个病人的医生,对另一个每天接待1000个病人的医生,说“每个患者至少要接待30分钟哦!,态度一定要好哦!”。于是省高院的法官们,以每年都可能只有20个案件的工作量,去要求每年200-300个案件基层的法官,于是书记员和法官同时都成为受害者。

 

同为这种“受害者”的法官和书记员们,也只能“自我温暖”了,在没有人给你温暖的时候,要学会让自己的左手温暖右手。于是笔者作为一名“法官左手”,经常会想着去温暖我的“书记员右手”。既然我不能帮助你提升待遇,我就帮助你“求才”!而书记员工作中,所有的“才”集中于“庭审”。书记员的工作无非是:送达、庭审、报结、订卷宗。“送达、报结、订卷宗”,只要做10个案件,估计整个流程都熟悉了,能学到的知识点也都学到的,而且这些含金量都不高,这些都是令人疲倦的“沙子”,只有“庭审”,才是真正的金子!。

 

邹碧华法官曾经在他的《审判要件九步法》里强调了“审书配合”的重要性,即法官一定要注意与自己的书记员配合。笔者在自己的工作中也非常重视,“审书配合”,可是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更是为了帮助自己的书记员成长。笔者经常会对自己的书记员说“作为一名法学学生,不管你想成为律师,还是法官,庭审就是你学习的平台,你可以通过庭审,看法官如何判案,看律师如何斗法”。对于那些公务员编制的书记员,他们的书记员生涯也是非常短暂的,大约1-2年,就会被推上审判办案,等他们走上审判岗位,发现那些省高院的几天培训根本就是放羊,完全学不到东西,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摸索,其实法官是一个需要急需真正培训的岗位,需要培训的是真正的法律思维、庭审技巧等,可是现在培训要么就是省高院某位没有真正办案的人说一大通理论,要么就是某某教授讲一番理论,而大学期间所学的也全部都是理论,现在某些法院推出了资深法官担任年轻法官的导师制,其实也只是形同虚设。“不教而战视为杀”,在法官系统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法院不给你培训和学习的时间机会,只让你作为机器去办案,去战斗,如果办错案了,只管把这个法官推出去即可!反正是你承担责任!很多年轻法官是在既没有真正培训,而且没有时间自学(无数案件如泰山压顶),自行摸索着办案,可是前方又处处是陷阱和地雷阵,可是领导们却又随时袖手旁观,必要的时候,让你去当炮灰。笔者发现,真正的唯一的培训机会,其实就是自己担任书记员期间,跟着自己的法官办案的培训。

 

在简易审理的案件中,法官都是独任审理的,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法官是“孤独”的,因为他即使能够与别人讨论案件,也无法讨论庭审现场带给他的“自由心证”。但是他的“书记员”陪着他体验这个过程!于是,笔者经常与书记员讨论自己庭审的案件,而且由于书记员经常忙于记录,而且限于自己的经验,看不到庭审的精彩之处。笔者就会给他分析,甚至鼓励他提出问题,同时也让他对自己的庭审提出意见,相互改进。比如,笔者告诉他“今日,我庭审之时,虽然原告的某项诉请,完全没有道理,但是他的情绪非常激动,因此我没有打断他,他的情绪需要一个发泄的机会。我在开庭前,会留意法庭的环境以及旁听人员,事先询问了旁听人员的身份,所以我中途短暂休庭,让旁听人员与他沟通,复庭之后他的情绪就稳定了”。“你看今天庭审的律师,他们的水平都很好,你知道在案件中,为何被告的律师都很少提交书面答辩状吗?基本上是口头答辩?或者在举证期限最后几天提交证据?因为他们要给对方“答辩突袭、证据突袭”,不让对手有充分的时间准备”。

 

笔者会训练自己的书记员记录,因为在笔者看来,对庭审陈述的快速“归纳能力”,将帮助书记员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官、律师。以笔者个人的经验,笔者曾经跟随的法官,并不擅长庭审归纳,他从不归纳双方的意见,因此笔者在担任书记员期间,在庭审时,只能靠自己归纳整理。等笔者成为法官之后,发现自己的归纳能力就很强。相反,有些法官归纳能力很强,书记员反而很弱,因为他们依赖法官的归纳。因此,笔者对自己的书记员,就会有意识的进行训练,笔者会尽量较少对自己的庭审进行归纳,但是对于必要的争议焦点以及当事人陈述非常混乱的时候,再进行归纳。在开庭结束后,笔者会审阅书记员的记录,并帮助他改进记录。

 

即使其他法官从不像笔者这样训练自己的书记员,但是书记员也能从这个过程中,依靠自学能力迅速成长,就像“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一样。笔者跟随的法官,就从未对笔者进行有意识的训练,但是笔者自己还是觉得成长的很快。但是笔者在当时刚进入法院不久,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是一个珍贵的学习平台,只是很简单的想把工作完成,因此也错失了很多学习的机会。比如我跟随的法官,每次去接待当事人、做当事人的调解工作时,他会很体谅我的工作辛苦,经常说你可以先去做其他的事情,不必陪我,于是我也经常很开心的去多订几个卷宗。但是等我成为法官之后,却发现,除了庭审,我学到了一些知识以外,我几乎不怎么知道我跟随的法官,是如何接待,如何调解的,这些我必须自己从头摸索的。虽然,成为法官之后,我也去旁听其他同事的庭审,可是与自己跟随的法官手把手学习的机会已经错失了。

 

因此,每当我看到这场庭审记录改革,我们的书记员开心的表情,他们说“啊,终于可以腾出时间来,多订几个卷宗了”,我总是心里觉得很惋惜,你们可知道,你们所从事的工作的唯一价值在于,“在那些卷宗沙漠里,存着少数金子”,可是现在“少数的金子”被拿走了,剩下的全是沙子!福特发明了流水线,确实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对于那些生产工人们来说,他们永远不知道一个产品的完整制作工作,他们只会其中的一个装配工作,而且永远重复这一个动作!

 

我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法官,如果赞同本文的观点,请把这篇文章转发出去,特别转发给你的书记员!并且告诉他,这场改革,既然已经势不可挡,我们作为个体已经无法阻挡,当有一些很重要的庭审,请他过来旁听,再自行记录,请他不要为了多订几本卷宗而牺牲了最重要的学习机会!也请法官们,帮助你的书记员,把你的所学所得教给他们,因为他们现在不仅“求财无望”,甚至被剥夺了“求才”的机会,只是流水线上的工人罢了!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