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什么是基层司改最头痛的事儿

发布时间:2015-04-29      来源: 壁立千仞的法律博客    点击:

 

 

革除陈年积弊,推行司法改革,一定要眼睛向下,一定得深入基层,一定应调查研究。不然,改革或会成为一场不伦不类、乱了司法的作秀。

 

文 | 壁立千仞

来源 | 壁立千仞的法律博客

 

中国网上有一篇题为“湖北广水法院146个编制塞267人仅80余人能干事”的报道。文章在对超编如此严重的广水现象进行概括时用了这样一句话:“在一些政法系统人士眼里,广水法院怪象也是中西部一些地方基层法院现状的缩影。”

 

真可谓是一语中的。如果中西部地区地方基层司法机关真实彻底地清查一下的话,可以肯定地说,存在像广水法院这样超编现象的地方确乎不在少数。

 

为什么基层司法机关会超编如此严重呢?身处基层,对基层状况有所了解的人都清楚,这是基层官场生态方面的问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中西部地区“铁饭碗”热的大背景下,许多人的思想观念里,能到国家机关工作,能拿财政工资,就等于进了保险箱,从此过上了安稳日子。而相对于其它国家机关,公、检、法又是大家共认的“被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的好单位。所以,进司法机关更成了那些有头有脸、掌握着人权财权的官员们安排自家亲朋的首选。

 

至于什么有无省控政法编制之类的问题,在这些领导们眼里根本不算事儿。因为省里既不负责发工资,又不负责拨经费,他们只不过是有名无实地掌控着一个编制数而已。能堂而皇之的到公、检、法上班,能一分不少地同其他人员一样拿工资津贴,不论是否能办案,能照样顺利晋升职务职级,不就得了。至于什么案多人少矛盾突出,什么优秀人才流失日重,什么法官需要专业化,等等,这些统统不是他们考虑范围内的问题。从基层地方上这些人的心态不难看出,他们早已形成的习惯认知是:司法机关只不过就是其管辖下的一个单位罢了。

 

实际上,这种认识真的没有错。可能也正是为了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意识,此次的司法改革才把去地方化作为一项重要方面提出来。在法、检改革的方案中,专门把基层司法机关人权、财权交由省级院统一管理进行了“顶层设计”。

 

此改革方案一出,立即在基层引发强烈反响。初开始基层一线那些专业、敬业的干警着实感到欢欣鼓舞,觉得他们的美好明天就要来到了。但是,当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除了试点省份外,一年过去了,身边却无一点“司改”的动静。有的只是有志之士的焦急与忧虑。

 

待到司改试点结束全面推行时,面对像广水法院这样的超编现状,无法想象“顶层”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处置方案?似乎可以预见,简单地把不在省控编制数范围内的人清除出司法机关一定会有阻力。同样的,不讲原则的统统收编成正规军亦不现实。如何平衡和解决改革中呈现的这一突出矛盾,使基层司法机关能够平稳过渡,保持基层司法机关的稳定与发展,真需要动大脑筋。绝不是书面上所说的把法院队伍分成办案法官与行政管理两大块,把法官与辅助人员按一定比例设置,将人权财权收归省管,就可以彻底解决了司法专业化与地方化的问题这么简单。事实上,仅仅这样一个超编人员的去留安排问题,就会足以让人伤透脑筋,头疼不已。

 

由此可知,革除陈年积弊,推行司法改革,一定要眼睛向下,一定得深入基层,一定应调查研究。不然,改革或会成为一场不伦不类、乱了司法的作秀。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