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国奶之“抗战七年”

发布时间:2015-08-21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18日在中国奶业D20峰会上介绍,农业部连续7年实施生鲜乳质量监测计划,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保持在100%,规模牧场的生鲜乳乳蛋白、乳脂肪含量均大幅高于国家标准。(8月19日京华时报)
  生鲜乳违禁添加物抽检百分百合格,“规模牧场的生鲜乳乳蛋白、乳脂肪含量均大幅高于国家标准”。按照农业部韩部长的说法,我国奶制品的质量上乘,国人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然而,乳制品的质量终究不是靠“吹”出来的。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国内乳制品市场三分之一的天下被外国人瓜分,国人舍近求远去国外背奶也是不争的事实。这说明农业部的生鲜乳监测计划只是“看上去很美”。
  既然农业部连续7年实施的生鲜乳质量监测计划让韩部长很得意,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保持在100%。那么,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过去的这7年中,我国的乳制品企业都发生了哪些大事件——
  2008年,河北三鹿等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检出三聚氰胺;2011年,陕西榆林某小学700余学生饮用某知名乳企的学生奶,陆续出现发烧、腹泻、呕吐等症状,16名学生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2012年6月,光明乳业乳品二厂在进行设备维护保养时,食品级碱水渗入流水线上的优倍牛奶中;2012年7月,广州市工商局公布市面上乳制品及含乳食品的抽检结果,多家知名品牌乳制品在不合格之列;2014年,蒙牛高端液态奶的主要原料供应商之一现代牧业接连爆出污染与病牛事件……
  可见,农业部的监测与抽检数据,经不起时间检验,也经不起市场检验。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乳业市场已成为全球化贸易市场的组成部分。事实上,随着国外乳企进军中国,液态奶进口量剧增,中国乳企不可避免遭受冲击。去年底,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甚至出现了大面积“倒奶杀牛”。
  针对这一现象,在商务部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明确表示,跟国内乳制品产业整体水平较低及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信心不足可能有很大关系。人们不禁要问:国内乳制品产业整体水平为什么这么低?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信心为何不足?
  消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没信心,完全是国内乳企不争气。至于国内乳制品行业整体水平低,与中国乳企不思进取、喜欢避强就弱有关。有道是,吃奶的孩子长不大。经济全球化、消除贸易壁垒是大势所趋。
市场经济的属性也决定了优胜劣汰。提振消费者对国内乳制品的信心,关键还要提高乳制品的质量。这需要国内乳企正视自己的不足,看到与国外乳企的差距,奋起直追,苦练内功,早日拿出让广大消费者信得过的产品。
 
作     者:   老马
                            联系电话:13778098963
                            邮    箱:2010926518@qq.com
                            地    址: 四川省三台县梓州干道16号
                            邮    编:  621100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