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谋发展 凝心聚力奔小康
发布时间:2018-05-10 来源: 原创 点击:
次
——访娄烦县河北村村支书记褚存栓
本网讯:张保青报道: 每年农历3月18日,是娄烦县天池店乡河北村传统的娘娘庙会,又逢农历3月18日,5月3日,我们专程从太原市赶赴娄烦县河北村参加每年一度的娘娘庙会。上午9时,车缓缓进入庙会举办地河北村,人流车流越聚越多,其中不乏忻州、大同车牌,偶尔可见外省车辆。通向娘娘庙的几条街道集市早已人头攒动摩肩擦踵,从各地慕名而来的赶会者依旧源源不断,他们来此赶集看戏,更重要的是希望来娘娘庙能求子祈福,祛病消灾。
这几年,河北村的传统的娘娘庙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已不仅是周边十里八村的商贸文化交流的大事,还吸引着四方宾朋慕名而来,随着河北村三台圣母庙2007年被定为娄烦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已申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今日能再现天池盛会,得益于重建娘娘庙,才能传承千年文化,恩泽四方生灵,这要感恩当年河北村村委鼎力支持和众人捐资献策,其中,有一人——河北村“老”村委主任褚存栓(现为河北村村支书记)功不可没。
我们走进路北一座宏伟庄重的古式大门牌楼,在河北村村委会见到了河北村的当家人村支书褚存栓书记。褚书记看上去五十多岁,很朴实一个汉子,我们已听说他是村里的“老”干部,口碑很好,他先向我们简单介绍了河北村的自然条件。河北村全村耕地面积一千二百亩。退耕还林八百多亩。可退耕还林三百亩。人均耕地只有五分。全村农户一百四十八户。五百四十三口人。其中。贫困户五十五户一百八十四人,党员二十三人。褚书记说:当干部要有道德,要有大局观,还能平易近人,才能交代大家。他深知团结很重要,他当村主任时和原村书记冯补明搭档三十多年,两人一心为公和谐相处,两委共商村事。班子成员的团结给全村人做出了榜样。历年来,村里没出现过一位上访者,村民和谐相处,同心建造美丽家园,得到了全乡人民及上级部门的赞誉。
褚存栓书记是个实干家,他说:“真心做事就不在乎别人说长道短,将来会明白的。”当时,村民们全部居住在河边的山崖上,只有几户人家搬迁到下面居住,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当地人称此为河边村。面对贫困的父老,险恶的居住环境。村领导首先想到的是不断发展经济,改变居住条件改变村容村貌,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和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河北村干部带领村民们硬是把一个河水泛滥,乱石林立的千亩河滩治理出来,按照规划建起了一排排整齐的盖板房。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村民由原来的土窑洞搬到了窗明几净的盖板房里面。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褚存栓不辞辛劳,艰辛引进成功两家企业,万光集团和一家小型焦化企业,大大解决了村民的就业和温饱问题,村民经济不断好转,村民们陆续搬进了新房。在这期间,正是他带头集资不断修缮了始建于唐朝复建于明清又已毁掉于文革多年的圣母娘娘庙。新的问题和困难总是不断出现,因治理整顿环境,迫使两家企业先后关闭停产,新一轮贫困压力又向河北村民袭来,面对严峻挑战,村长褚存栓思考着河北村新的出路何在?
2015年8月,娄烦县委县政府派来了驻村第一书记,给焦虑中的褚存栓带来了希望,第一书记驻村后,紧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建立健全了全村党员档案,对无职党员进行了设职定岗和每周过党的生活,使每一位党员的思想觉悟和责任心都大大提高,特别是在奏国歌的时候,人人心里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和建设美好家乡的使命感,党员队伍在村里日常工作中真正起到了先锋带头作用。

今年是娄烦县精准扶贫的第三年,也是精准扶贫关键性的一年。河北村的发展出路在哪里?村委班子和帮扶队成员就本村发展前景专门召开了研讨会,研讨会上原村委主任、现任支部书记褚存栓提出了“发展民俗文化,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方向,参会人员对河北村因地制宜发展民俗文化给与了积极肯定,这不仅符合村情民意和国家美丽乡村建设的国策,而且能有力地推进本地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经村两委班子成员及村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决定调整领导班子成员,进一步加强班子凝聚力。这一决策于2017年村委换届选举后顺利通过,在这一届选举中,村民们选出了新一届村委会班子成员。褚存栓当选村支部书记,原村支部副书记冯俊明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实现了新老交替的新格局。
依托千年娘娘庙,河北村有着得天独厚的民俗旅游资源。如何利用这个平台唱好河北村精准脱贫这台戏?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新问题,村支书褚存栓和村委领导一致认为:没有一个健康的思想和健全的队伍,脱贫是难以成功的。首先要统一思想扶贫先扶志。由于先前党组对党员的培训的先进经验,村委成立了村民代表、进步村民学习班,对全村的党员、先进分子进行突击培训。让大家提高认识,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发展经济、开发资源、美化环境、共同致富的长效机制中来。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古今结合,精心设计长期发展规划,营造一个良好的乡村旅游环境,通过改善环境,发展农业观光和美丽乡村旅游产业,借用光伏发电、棚户采摘引进外来投资机制,通过商业模式创建长效机制的脱贫体系。使河北村村民从祖祖辈辈的以农业为生的传统观念转换到以文化旅游服务业为支柱产业,农林牧副渔商业相配套的经营理念上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村支书褚存栓通过统一大家思想治理环境和美丽乡村旅游发展建设的机遇,利用家家户户废弃的土窑洞,在少投资、见效快上做大文章,还原历史,留住乡愁,即反映出农家简单的生活环境,又美观地打造出一个具有娄烦农家特色的民居古村落,结合现有的娘娘庙形成即可求子祈福,又能休闲度假,还可以体验农耕文化,让游客亲身感受到娄烦民俗文化的内涵,更能领悟悠久的华夏文化当中“育”、“生”、“孝”“养”的核心理念,使河北村礼乐祈福农家乐,宾朋满座不思归,车水马龙集不散,让娘娘庙香火延绵,普惠众生。
(责任编辑:总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