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毒地”岂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发布时间:2016-04-20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媒体近日报道,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搬迁新址后,493名学生先后被检查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情况,个别学生查出患有淋巴癌等。而学校附近正在开挖的地块上曾是三家化工厂,学生们的身体异常情况疑与化工厂“毒地”相关。(搜狐网 4月19日)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生命健康如此神圣高贵,殊不知,在某些人眼中却如同儿戏,在“毒地”上建造学校,置学生的生命安全于不顾,难怪有网友会气愤至极,说这就是一个“断子绝孙”的工程。然而,对此,学校和相关部门却是三缄其口,和全国人民上演着 “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岂是死扛和禁言就能解决的,其背后是否隐藏着见不得光的东西或者是存在特殊保护伞等等,不得不让人深思。
“一人做事一人当”,不怕有问题,就怕有问题了只逃避不解决。所以说,不管是学校,还是相关职能部门都应该在出现问题后掀开盖子,正大光明的向公众说明,而不是关起门来避客,一副不搭理的样子。作为学校,一个培养祖国花朵的地方,不能因为个别领导怕担责就躲起来当一个胆小鬼,而应该将学校的选址情况、建造情况、验收情况等等一一向公众解释说明,尤其是在学生出现了相关健康问题的时候,要拿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不是一句“一切正常”就敷衍了事。真不知,他们是拿什么颜面来面对江东父老的?
对于政府相关部门来说,一个学校的建立从选址规划、用地审批、施工监管、投入使用等一系列环节,哪一个都可能涉及到相关部门,但是仍然出现了“毒地”事件,这无不跟监管不到位、不作为、失职渎职有关。相关部门为何不能积极直面问题,拿出决不姑息的态度,严格彻查“毒地”事件,给老百姓和受害师生、家长一个交代。而且,政府部门完全应该完善相关制度体制,加大执行力度,强化监管措施,严肃责任追究。相关领导干部更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追求发展的同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环保问题;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破除政绩冲动,廉洁奉公,筑牢腐败防线,不稿利益输送,不做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
其实,常外“毒地”并非个案,相信全国各地还有更多这样的“常外”,尤其是近年来各种环境污染事件的不断曝光,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出现率相当高的问题,这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归根结底,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需要个人、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给予遏制的同时,还要结合国情拿出实打实地治理措施,避免出现“发展了,钱有了,命没了”的尴尬局面。(文/陈窝)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