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小男孩对抗城管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开来,视频中,一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手持钢管对抗城管,嘴里念着"不准动我奶奶、不要欺负我奶奶",周围有不少城管和路人,似乎都在哄堂大笑。此视频一经披露,立刻在网上引发关注并引起网友热议。
看了这段视频,小男孩霸气外露又憨态可爱,估计哈哈大笑的人不在少数,有网友评论:“这小子有前途,长大后是块打架的料”,“小小年纪就懂得维护家人,是个男子汉!”
可不知怎么的,看了这段视频,我的心情却格外沉重,甚至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惊恐。一个小屁孩,懵懂无知,撒娇调皮的年龄,却如此”暴力”,而且稚嫩的眼神,近乎在对执法者喷射着“仇恨”的“怒火”,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他如此”愤怒“?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勇敢”?长大后他又会如何对待社会?3岁幼童心里种下的,竟然是对执法者的仇恨,这难道不值得城管执法者、孩子的家长、我们的社会警惕和深思吗?
显然,3岁左右的小男孩,意识里不可能有“仇恨、对抗、暴力”这些概念,更不具有区分“善恶美丑”的能力,其行为只是害怕奶奶受到欺负,要保护奶奶的本能。但是我想,小男孩这种“对抗”思想的形成和“暴力”行为的作出,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突发而至的,一定有外部环境和身边大人言行的潜移默化。
心理学告诉我们,包容和理解,会帮助孩子感受到爱和幸福,相反,则会是自卑、怨恨甚至对抗。对于小男孩来说,带他的奶奶、经常到摊前执法的城管,就是给他印象最深的外部世界,他们的一言一行,将无形中影响他年幼好奇的心灵,形成对这个世界的初步认识。
如果城管执法者在执法的时候,能够更加人性化一些,更文明规范一些,尤其是在孩子在场的时候,多注意一些执法行为的方式和语言,让小男孩感觉到一种友善而不是对抗,我想,就不会有画面中小男孩那充满愤怒的“对抗”。
而作为家长,更应该用言行引导孩子,遵守社会秩序是每个人应有的义务,法律的规定不可逾越,即使遇到管理与被管理的矛盾,也要用平和、沟通、说理的合法途径来维护,而不是在自卑心理下的抱怨、对抗,甚至暴力。
孩子是无辜的,责任在于社会,给孩子树立一个什么样的榜样,就会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任由仇恨的种子在幼小心灵里生根、发芽,无论对于孩子,还是对于社会,都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最后,我想说,视频中那些城管执法者们,孩子的家长们,还有那些拍照、哄笑的围观者们,你们的言行,将决定着这个孩子如何理解社会、如何接受社会、如何融入社会,难道你们真的希望,让这个年幼的小男孩拿着一根铁棍走向社会吗?
你们真的应该反思,并且你们真的缺一个道歉,对孩子,对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