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公仆要为民服务,别让枷锁负重了自己

发布时间:2016-04-15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眼下,规矩多了,要求严了,盯得紧了,一些干部便把纪律规矩当成了从政风险,遂有了这样的逻辑:多做事,难保“万一”出事;为防“万一”,宁可万事不做。名之曰“不做一万,以防万一”。于是,在一些地方一些干部那里,许多本职工作都停留在了口号阶段,招商不做了,项目不上了,改革停顿了,企业生产艰难坐视不理,结构转型无心推动。(人民网4月15日)
 在实际工作中,官员“不作为”现象其实早已有之,并非什么新鲜事物。但最近一段时期以来,由于这种现象发生在强力反腐与狠抓作风建设的特定背景之下,因而十分引人关注,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不吃不拿、消极怠工现象。有些官员的心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工作中往往以上面“要求太严”为借口,认为“干事就难免犯错,不干事才不会违规”,于是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心态;
无所作为、当太平官现象。他们精于“不做事没事、做事会出事”的为官之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满足于混日子、守摊子,遇到棘手的事情能推则推、能躲则躲。
提心吊胆、无心做事现象还有一些官员因为他们本身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自己的屁股本来就不干净,担心自己的腐败问题早晚有一天会被揪出来,看到同伙们一个又一个地被关进去,不知道自己哪一天也会被双规、法办。

 多举措方努力,不要轻易束缚自己生长的方向。
1、加强官员的公仆服务意识和行政伦理教育,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在当下高压反腐和从严治吏的形势下,加强对官员的公仆思想和服务意识的教育显得异常紧迫。官员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俸禄是纳税人提供的。所以,官员的职责就是要尽职尽责为人民做事,如果只拿俸禄不干实事,那么即便不贪不占,也是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不负责任。
2、健全干部选拔制度和强化问责机制,加大奖惩激励机制。具体地说,就是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考核体系,让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官员脱颖而出,仕途通畅。需强化官员的问责机制,淘汰那些“不作为”干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3、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发挥广大民众的监督作用。加强官德教育是必要的,加大对官员的奖惩激励机制也是必须的,然而,以为最根本的措施还是需要将权力置于广大民众的监督之下。其关键是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在官员授权问题上要增大民众的话语权,使官员真切感受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授予,因此必须对人民负责;权力的本源并非是某个上级领导,所以不能只对上级领导负责。第二,对公权力的运行要强化民众的监督权,要有效应对官员不作为,就要让公众监督有作为。同时,也在传统的干群沟通渠道之外建立起了更加直接顺畅的方式,有利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这是值得充分肯定。
 作者:北上 

    新闻链接: 
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6/0415/c1003-28277524.html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