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禁摩限电,粗暴治理背后的隐忧

发布时间:2016-04-12      来源: 共识网     点击:

简单粗暴的管理模式收效甚微,徒增官与民之间无谓的冲突和烦恼,得不偿失。
史上最严的“禁摩限电”?

一场号称史上最严厉的“禁摩限电”整治行动在深圳进行,没收的电动车堆积如山, 媒体报道深圳交警重点打击在地铁口、公交站点、口岸和商业区等聚集非法拉客违法行为,此外,还将对严重超标、没有牌照的电动车、摩托车进行查处。

网民议论:事实上,每个骑整车重量超过40公斤、时速超过20公里的人都是违法的。但是如果一项法规置如此之多的人于违法境地,那么该反思的恐怕不是后者,而是前者吧?


深圳“禁摩限电”战绩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社会业态发生变化,过去受影响的主要是非法营运和无证运营者,如今受冲击最大的是快递公司。

据悉2015年全年,深圳涉及“禁摩限电”工作的投诉有1500多宗,占所有交通类投诉的65%,涉摩涉电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41人,同比上升27.66%。虽然去年深圳交警查扣电动车、摩托车352714辆,拘留违法人员5347名,但由于涉摩涉电非法营运有利可图、违法成本较低、超标电动车源头管理存在瓶颈等原因,未能在降压涉摩涉电交通事故方面达到预期的效果。

按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深圳警方共查扣电动车17975辆,扣留874人。一时间,严重倚赖电动三轮车送货的深圳快递企业陷入了无车可用、大量快件积压的尴尬境地。

那么,快递业等行业违规使用电动三轮车到底应不应该整治?

“禁摩限电”有依据,运动式打击留下的隐患怎么办?

早在2012年,深圳就确定了对于本市范围内从事公共设施抢修、邮政(含报刊投递)、快递等行业,以及运送桶装饮用水、瓶装燃气等单位所使用的电动自行车,采取总量控制原则,经统一载物托架和车身颜色,纳入规范管理后,允许上路行驶。

不仅如此,《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还对以运营载客为主或以送货载物为主的“电动三轮车”等非机动车上道行驶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如“电动自行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上道路行驶时不得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最高时速,不得违反规定载人、载物。”

此外,根据《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第九条规定,“驾驶改装、加装动力装置非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违反规定在机动车道内行驶的”、“驾驶不符合相关标准的非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以及“违反规定进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道的”等非机动车驾驶行为属于依法应予处罚的行为。

由此可见,深圳市对快递业违规使用电动三轮车送快递,应该算是“明令禁止”的。

目前,深圳市特殊行业备案车辆达到3.8万辆,其中快递业近1.3万辆,占所有行业总数的34%,全市28家特殊行业中,物流快递业是配额最多的一个行业。显然,对快递业而言,“禁摩限电”整治行动打击或治理的是快递业违规使用电动三轮车的行为,即:快递企业使用不在“配额”管理范围之内的电动车派送快件的行为。

在“禁摩限电”行动导致大量快递业电三轮(两轮)车被查处引起舆论高度关注后,深圳市交警表态,为确保快递业运营,在目前全市13000多两轮电单车配额的基础上,针对快递业推出增加5000辆电动二轮车配额、取消两年一次的特殊行业电动自行车的备案审核,延长过渡期,给予相关快递企业“缓冲”等新措施。

中国快递协会原副秘书长、永驿物联智库资深专家邵钟林表示,解决快递电动三轮车难题最重要是解决其合法身份问题,即推出快递“专用车”。但此次为快递业增加的配额均为两轮电动车。在业内看来,电动两轮车在快递业运输中远不及三轮车实用,不仅运量偏小,而且不便密封,易造成快递丢失。

“禁摩”不“禁摩”,老百姓只能承受?

深圳“禁摩限电”运动经自媒体发酵之后,网友质疑之声不断扩大,有人认为既然电动车不安全,汽车也不安全,甚至事故致死率更高,那是不是也要禁止汽车?有人质疑政府懒政,即便符合规定的车不会被抓,但注册登记的手续其实非常繁琐。

面对种种质疑,深圳警方一再出面说明:“50名快递员被拘、800余辆快递车辆被查扣是夸大其词”、“禁摩限电并非针对快递业”,但不少快递员仍表示每天提心吊胆,身边就有同事被拘留,电动三轮车被查扣,很多人已经准备辞职。快递公司则表示每天的快递业务也受到影响,积压严重。网友也纷纷对自己快递的安全及时送达表示担忧。

对于政府的一道“禁摩”令,老百姓就只能默默承受吗?梳理以下舆论场中的不同意见,也显示出,人们对于地方政府粗暴治理模式的担忧。

一、人们对于电动车不安全的恐惧心理,不应该导致一刀切地否决,而是促进我们直面摩托电动车的问题并善加治理。每一种交通工具应有的路权,每一个人选择交通工具的权利,都应该得到尊重的。何况选择摩托电动车出行的本就是经济弱势群体,需要的是法律的倾斜而不是打压。

二、“配额”给得太少,远远无法满足快递市场的庞大需求。这种临时“恩赐”,说明此前给的“配额”确实太少,更何况,就算增加了这5000辆备案电动车,也依然无法满足庞大的快递市场需求。深圳快递需要多少电动车,市场比任何人都聪明。以安全为名,把“配额”的权利死死地攥在手里,不仅违背市场经济规律,而且很容易滋生寻租空间。

三、任何一次简单粗暴的运动式治理,都很难做到“精准打击”,更难以保证长期有效。一刀切下去,这次运动侵犯了多少普通人的正常权益实在难以估量,很多车主财力有限,以扣押方式剥夺其物权,难免受到抵制。

四、地方在对“超标”电动车加以整治时,不能只整治末端使用者,更要在设计、生产和销售等前端环节加强监管。这倒不是说限电本身有问题,而是指其操作上可能陷入末端治理,却未溯及更深层的问题——很多电动车“超标”,非使用者之过,问题出在其他环节。当下我国虽有电动车国标,可沿用的仍是17年前的标准,最高车速不超过20km/h、整车质量不超过40kg,这也被认为跟现在的技术和路况不太匹配;还有,目前的国标在生产商、销售商那里,动辄沦为废纸,电动车行业从生产到销售全链条普遍“失序”,大量电动车“带病上路”。整治“超标”电动车的成本,不宜只让末端使用者承受,更要在事先监管上着力,以免落得养鱼执法之虞。

五、以禁代管是简单粗暴的“懒政”行为,交通执法部门可与物流专家沟通交流,对快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试点改革,如建设快递综合服务网点等,疏导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刀切。促进低收入人群的就业,从快递企业角度去约束摩托电动车辆的使用,从工厂生产、消费渠道等方面监督促进摩托电动车辆的合法化。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