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推进汽车文明驾驶“软硬”结合才有力

发布时间:2016-04-08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清明,是每家每户祭奠先祖的日子,本就带着哀思,但今年的清明节却更让人心痛。清明节似乎成了“清明劫”,而这些劫难都归结于两个字——车祸。超速、闯红灯、强行并线、不礼让斑马线……这些道路上“平常的恶”,成为汽车社会的“致命杀手”。(4月6日法制日报)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家家有车的目标不在是“空想”。在中国汽车保有量、技术水平等硬件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同时,驾驶员的文明守法意识并没能做到“与时俱进”。然而每一种不文明驾驶行为都透着“血腥味”,抢行、别车等不文明驾驶行为造成路面拥堵,甚至诱发惨痛的交通事故,尤其发生在清明时节,更让人感到遗憾。
不论是在节假时期还是上下班高峰,道路上的行车乱象总是花样百出,为了“赶时间”胡乱横行,随意并线串道,双向变单行,沿街肆意停放,在环路出入口更是竞相“加塞儿”,最终在交通道路上创作出“杰作”。虽“史上最严交规”号令已经实施,酒驾、超速等行为正在得到遏制,但一些不按常规“出牌”的“路怒”行为还不在其管理范围内,任在“逍遥法外”。在笔者看来,交通乱象屡屡频发,驾驶人员“软件”的缺失与配套机制“硬件”的欠缺是“软肋”。
在开往汽车社会的道路上,不文明行为是社会快速发展而观念滞后的“副产品”,要确保“铁皮”上的安全“软硬”结合才有力。笔者认为,做好“前进”的“硬件”保障,不仅要不断建立健全交通法律法规,同时加强交通执法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创新执法形式如“微信驾驶员学习减分处理平台”,强化交通管理技术手段,在“硬件”达标的前提下,光靠“罚”这一“硬件”是不远远够的,还需提高驾驶人员的守法意识,不能只让人们在“硬件”下表面“口服”,要其真正敬畏做到“心服”。任何法律制度和手段都是外界约束和限制,更多的是要提升自身“软”意识,一方面在驾校培训过程中加大和谐价值观的学习和考核,另一方面是要从娃娃抓起,培养孩子的交通安全、法治意识。
我们共同追求和向往的文明汽车社会,不能依赖以“罚”代之,更重要是让汽车文明,法治文明深入人心,使交通文明的优良传统不断传承。
 【四川  王萱   0837-6222356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