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国考降温”折射公务员从业要求更高

发布时间:2015-12-10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澎湃新闻获悉,在12月9日“国际反腐败日”来临之际,人人网对2165名90后做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仅6.7%的受访大学生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相关人士分析,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名人数,相比去年再次下降。90后们报考公务员的热情也不再高涨,这与国家反腐政策不无关系。(12月9日光明网)
长期以来,每当国家招考公务员,都有“冷热”之议。对此,无论是公众还是媒体,多把目光聚焦在公务员群体的“超国民待遇”不断被剥离,“含金量”不断萎缩,是公务员既得利益转瞬即逝所致。这也许是一部分原因,但把问题归结于公务员物质利益的失落,认为是反腐和正风肃纪使然,未免过于片面。
其实,对公务员越来越高的职业要求,无疑在潜移默化中使人们对公务员职业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和选择。
  其一,从工作层面看,工作能力要求更高。就个体素质而言,随着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不断透明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群众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和法律意识越来越强,经验主义和“吃老本”,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工作形势。这就要求公务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法律知识,工作和学习压力也就随之而来;就工作内容来看,公务员的岗位职能是综合管理,不是专业技术工作那么单一。特别是基层公务员,人少事多,不可能有严格意义上的分工和职责,“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既要解决“鸡啄萝卜狗吃菜”的矛盾纠纷,又要处理“两口子半夜争被盖”的家庭琐事。表面光鲜的公务员常常是身心疲惫;就工作责任而言,法律和制度的不断规范,对公务员的管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精细,“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清闲被视为不作为,处理问题偏颇要追责,一岗双责、一岗多责的问责体系日趋现实。对于这些,一些跃跃欲试的人明显感觉公务员担子沉重、责任重大,较之于以前,压力倍增。 
  其二,从监督层面看,纪律约束更加到位。一是社会监督更加广泛。公务员的一言一行必须接受社会监督,上班时间有单位的纪律制度,工作之余各种禁令,就是在民俗与“官风”的较量中,公务员也必须以“官风”为先,以此倡导高尚的道德和风尚,打破民间的陈规陋习;二是监督制度更加全面。对公务员的监督,正在不断加以延伸,个人事项要报告,喜庆事宜要报告,家庭财产、子女、配偶的情况要说明。细致入微的监督制度,让公务员深感不适;三是媒体监督更具威力。当今时代,人人都是媒体。公务员如果稍有不慎,要么群众会投诉,要么在网上曝光,这对公务员来说震慑不小,就算不贪不腐,也会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这些,既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对是否选择报考公务员的一种考验。更高的从业要求面前,自然有一些人望而却步,“降温”一说也就顺理成章。当然,对立志当公务员的人来说,并非就因此偃旗息鼓,应当把理解和适应新常态作为报考的首要前提。一要自我调节,奋发向上。淡泊名利,顺应形势,与时俱进,要有甘于清贫的思想准备;二要奋发有为,敢于担当,忠于职守,情系百姓,要有敢于担当的能力准备。三要努力学习,终身学习,要有为民服务的知识准备。如此,有了充分的准备,想报考的还是报考,大可不必拿反腐政策说事。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