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二孩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
发布时间:2015-12-04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武汉13岁女孩反对父母生二胎,以自杀逼迫母亲流产。这是个别不幸事件,毕竟不欢迎小弟妹常有,自杀威胁罕见。就这个家庭本身而言,恐怕真正的问题也不在要不要生二胎,而在教养方式,放弃二胎并不能解决女儿的心理健康。
首先、整个家庭都要做好思想准备,经常问问自己:你真的想要生二胎吗?你知道生二胎意味着什么吗?你可能会因此耽误事业发展,也可能会因为再生一个孩子而身材走样,难以恢复,还可能会从此不能在晚上睡个安稳觉。更重要的是,你会为此花掉更多的钱,你确定已经做好了接受这一切的思想准备了吗?
其次、“重男轻女”有重新抬头的隐忧。有意思的是不少网上评论指向父母的性别歧视,其中一则说:“有一种可能是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通过周围环境推知如果生出的是儿子,她以后就完了。”“我见过没这么激烈闹,但有弟弟后整个人变忧郁的孩子。”这类评论未必适用于此具体事件中的家庭,却说出了计划生育政策松动后家庭内部性别歧视重新抬头的隐忧。
重男轻女并非私人问题,而是在社会和家庭间流通的观念,在多面的生活实践中,在市场与社会的运作中,歧视会被不断再生产,并带来可见的经济与发展后果,因此有“投资于女性是聪明的经济学”的说法,提醒人们注意到此。而且,歧视也并非如传说中那样是较低社会阶层的专利,家庭和父母歧视与否的原因太多,但可以肯定一点,没有人能免受环境影响,因此家庭内部的性别歧视是一个具有公共价值的治理议题。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那么,放开“单独二胎”所获得的“喜大普奔”效应就会打折扣,令人担心女性独生红利时代的终结,而这个时代还来不及过渡到性别平等成为稳定常态。
此外,大人们还需要安抚好自家的“大孩子”。在“单独二胎”政策出台之后,很多父母没经过家里大孩子的同意就擅自怀了二胎,导致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所以,切记,想要避免家庭矛盾,一定要先与家里的大孩子商量,再决定是否生二胎。此外,二胎生下来后,也要平衡好对两个孩子的关爱,不能厚此薄彼,让大孩子产生失落感。
今天有必要重新理解“计划生育”这个词应有的内涵。在国家,它绝不仅等于以人口数为标准的生育管理,而应该是综合性的社会政策,包括给家庭和父母的福利、支持与教育。在家庭,它意味着协商民主,基于家庭成员的共同福祉而决定,并避免有人受损害。一个13岁的初中生是有一定能力参与家庭事务决定的,而且需要被引导好好表达意见,在这一点上,这个家庭的教训值得汲取。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