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杨子车:精准扶贫绝不是“嘴上功夫”

发布时间:2015-11-27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扶贫绝不是“嘴上功夫”,挂图作战,这是公开的承诺,要下真功夫。……《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6日《精准脱贫,如何实现不落一人?——来自湖北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的调查》

纵观各地精准脱贫之法,有抓第一书记的,如四川岳池县建网络e家大党委让第一书记工作不再单干,形成联合的整体,共同协作,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有采取广覆盖、大范围、宽领域的“漫灌式”扶贫,……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要打赢扶贫攻坚这一硬仗,关键在于精准识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制胜之道也在精准,要下真功夫,卯足劲,今日一观大别山脱贫之效,似又有茅塞顿开之感,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转变,可谓借鉴之样板。
一是路径的转变,由区域转向个体。罗田县扶贫攻坚指挥部副指挥长胡朝晖所说“何为‘精准扶贫’?‘不只是瞄准区域,更要瞄准个体,找准一家一户的脱贫路径。’” 具体到每家每户,一户一策,因户施策,对症下药,从而使扶贫从“千篇一律”转向“量身定做”,通过每一个个体脱贫达到区域整体脱贫的目的。
二是模式的转变,变“资金到户”为“效益到户”。所谓“资金到户”,实质上就是物质帮扶,虽然也能祈祷一个短期扶贫的效应,然而在立足村情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扶持、技术援助、人员培训等方面缺乏有效支持,缺乏长久性,可是采用“效益到户”就不一样了,其实质就是技能帮扶,采取 “政府+金融+保险+公司+农户”五位一体,使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农户捆绑在一起,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并经常性给予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指导,就不仅是授人以鱼,更是授人以鱼池、授人以渔,从而使专业合作社能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真正使合作社在群众增收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多赢。
三是机制创新,整合资金,精准扶贫不撒胡椒面。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农村依然有一部分群众,属于缺乏劳动力的伤、残、病和五保户中的贫困人口,他们想脱贫因受客观条件制约,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如果实施统一规划,因户施策,政策兜底,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让效益最大化,有了产业就有依靠,产业发展起来了,就有了雄厚的资金基础,群众自然也就脱贫了。

总之,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最关键的就是要找准贫困原因,然后才能对症施策,正如要给一个病人治病,找不准病因,再好的药也无法治好病。因此,只有把每一个贫困户真正能够对位,哪些可以通过发展产业,哪些属于医疗保障兜底,哪些属于社会保障兜底,哪些是需要搞新村建设、搬迁来解决,精准施策才有针对性地提高,只有下真功夫,找原因、施策略、才“治病”断根,实现真正脱贫奔康的目标。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