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冷衙门”频频爆出大蛀虫?
发布时间:2015-11-02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冷衙门”现腐败窝案——起底温州人防系统受贿、滥用职权案。在和平时期,人民防空办公室(人防办)并不为普通群众所熟知。然而,在温州,正是这个不受人关注的“冷衙门”,出现了从市一级到县一级的系列受贿、滥用职权案。涉案人员利用职权,违法办事,想尽办法受贿;检察机关“一查就是一窝,一查就是一串”,令人瞠目结舌。(新华社杭州11月1日新媒体专电)
近期,温州人防系统受贿、滥用职权案浮出水面,一举揪出人防系统多名“蛀虫”,冷衙门里的“塌方式”腐败窝案令人震惊。温州市人防系统腐败案的线索来自一封匿名信,但温州市检察院反贪干警经过反复侦查,发现被举报者并无问题,而众多线索却汇聚到了温州市人防办指挥通信处原副处长姜建平身上。而这位领导也可谓特立独行,办事时间只在四点之后,随后一系列吃饭、唱歌财大气粗底气十足。管窥一豹,一个人防办指挥通信处副处长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整个人防系统究竟还有“多深的水”,这一系列现象都暴露出当前人防系统管理失范、职责错位、漏洞突出。
为什么“冷衙门”会曝出大蛀虫?一方面,因为现实中,像人防部门这样常常被称为“冷衙门”的单位,他们会经常叫苦,人们往往把它当作“弱势群体”。因此,领导也会像父母爱孩子那样时常照顾这样的“冷衙门”,给他们多一些政策偏斜,多一些资金支持。而纪检、检察等也会忽视监督检查和管理。“上面”和“外面”监督管理的放松,“冷衙门”干部自身思想的放松,在内外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再好的干部也难于抵御金钱美色的引诱,也容易被“糖衣炮弹”击倒。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不到位:教育流于形式、制度形同虚设、财经纪律束之高阁、上级纪检监察部门鞭长莫及、系统内部监督可有可无等等。
权力是腐败的温床,有权力就有产生腐败的可能,姜建平腐败案充分証明了这一点,哪怕一些单位看起来很穷,只要监管乏力,就有适宜腐败滋生的环境,就会产生腐败。部分基层干部顶着“冷衙门”的保护伞“虚开冒领、一苗两卖”、“上下内外勾结倒卖林权”、“暗箱操作招投标”,他们大肆蔓延,中饱私囊、公款私用,一发不可收拾,这损害的不仅仅是老百姓的利益,更多的是老百姓对我们执政能力的信心,我们必须认识到,类似人防部这样的“冷衙门”还有很多,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都有可能养出大蛀虫,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笔者认为,打击腐败不能分大腐败小腐败,只要是腐败都要严厉打击﹔反腐败不能分“冷衙门”和“热衙门”,不能分好单位穷单位,必须全覆盖,必须常态化,要时刻警钟长鸣﹔反腐败不能只靠“一头热”,必须内外兼修,既要加强外部监督管理又要进行自我约束完善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样,腐败才能得到全面遏制,腐败才不会在“冷衙门”幌子荫庇下发生,才能取得反腐败斗争的彻底胜利。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