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叫“不合理低价游”游客也受罚,如同女子遭强奸也得挨罚一样荒唐

发布时间:2015-10-26      来源: 木鱼多敲敲    点击:

 

 

新闻背景
昨天,国家旅游局发布提示“游客参与‘不合理低价游’也将受到处理”。该提示一下成了舆论的焦点,很多网民对“游客受处理”表达不解。有律师分析称,国家旅游局的提示从字面上看,或针对游客与旅行社在明知低价不合理的前提下签订的“虚假合同”。但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普通游客与旅行社故意签署虚假合同极为罕见,而且游客主观上如何判断是不合理低价?技术上难操作,处理上难界定。即便是国家旅游局自身主导的各城市旅游线路指导价,不少也高于各大旅行社报价,很难成为游客判断的标准。(10月26日《北京青年报》)
 

 

 

面对“不合理低价游”而导致“强行购物”,甚至于引发命案,国家旅游局既处罚“被告”,也拟罚“原告”而“游客参与‘不合理低价游’也将受到处理”,其用心是良苦的,但,笔者想要说的是——“不合理低价游”,游客该反思而不该受罚。

 

市场上,一旦“成交”,应该是“卖方愿卖,买方愿买”,即便“不合理低价游”,如果没有游客的认可,旅行社就“卖”不出去,所以,那些“双飞”的不合理低价游,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中必有陷阱,只不过贪便宜罢了。所以说,在不合理低价游过程中,一旦遭遇强行购物,游客自己也应该反思:“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享受不合理低价游,自己是不是太贪心了?

 

但,反思归反思,游客参与不合理低价游不该受罚。

 

不该受罚,理由有二:一是“难以断定”,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商家,不同的消费者,旅游主管部门很难划出“不合理低价游”的“硬杠杠”,而同一种商品和服务,不同的商家,其价格有高有低,往往还得“随行就市”,你让消费者去判断是不是“不合理低价游”,实在是勉为其难;二者,“不合情理”,有的人住豪宅而被人抢劫了,是不是住豪宅的也应该“同时受罚”?大姑娘穿裙子被强奸,是不是被强奸的也“同时受罚”?去超市购买了低价的“假冒伪劣”,是不是消费者也“同时受罚”?等等等等,市场管理,根本上还是要严厉打击不法商家。

 

不是说游客不可以参与打击“不合理低价游”,但,游客应是旅游局的“友军”而不是“敌军”;也就是说,面对“不合理低价游”,旅游主管部门,不仅要欢迎游客“积极举报”,更要“举报有奖”,且“奖得不怕别人眼红”才是,如果是“处理游客”,那就是“敌我不分”了!

 

(来源:东方网;作者:张传发;原标题:《游客应是旅游局的"友军"而不是"敌军"》)

 

 

 

各方观点

1
华西都市报

慎言游客的“罪与罚”

毋庸讳言,主动订立虚假合同、参加不合理低价游的游客,自然应该付出代价。而与此同时,我们同样应该思考的是,一旦以高压之势打压“低价游游客”,是否会导致一种逆向的激励?也即,一些游客会因畏惧受罚,而更倾向于与黑旅行社合作,而不是勇敢地站出来检举揭发……一方面是保护游客“举报不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是强化对游客的惩戒力度。在这两者之间,需要一种精确的平衡。

 

“不合理的低价游”泛滥成灾,某些是非不分的游客的确难辞其咎。恰是有鉴于此,相关主管部门确有必要拿出一套可行方案,来对之加以威慑,继而形成一种正确的引导。然而,这一过程理应慎之又慎才好,既要坚守住“过罚相当”的原则底线,也要预测到可能由此衍生的后果!最后,有必要重申的是,之于低价游乱象,游客的责任始终是次要的。监管者的履职不力、从业者的狡黠贪婪,更该为此负责。

 

2
新京报

低价游双罚不如精确打击耍奸使诈

在行政治理效果方面看,“双罚制”可能导致被骗游客与旅游团被“绑在一起”,即便游客被骗受到了委屈,事后也会为避免旅游局的“双罚”而忍气吞声或者私下和解。双罚制必然会大幅度减少消费者对违规团举报和纠纷数量,可能会有“息诉”之功效,但恐怕很难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

 

实质上,作为旅游主管部门,要治理旅游乱象,其实大可认准“打蛇打七寸”这一条——将重点落在打击经营者“虚假合同”、耍奸使诈上,只要有游客投诉了经营者乱改行程、强制购物之类,哪怕他们提前知情,也只将打击对象锁定经营者。

 

3
未来网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买方”并非无辜

实际上,旅游法不但对什么是“低价游”,以及如何处罚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对游客与旅行社签订虚假合同的问题,也做出了游客一方不仅无法得到赔偿,而且还要承担法律责任,接受处理处罚的规定。很多观众都记得电视上的一句著名公益广告语: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说明“买方”并不总是无辜的,他有时候扮演的其实是一种合谋甚至说助纣为虐的角色,那么在进行责任划分、法律处罚的时候,他就不可能完全免责。旅游法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规定,也是想通过约束游客一方的行为来实现对旅行社一方的监督和约束,进而维护旅游整体秩序的健康发展。

 

国家旅游局最新规定的出台,对旅行社来说似乎是老调重弹,但是对广大游客来说,却是一个严肃的警醒,那就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也为了旅游业的长远和健康发展,必须坚决对“不合理低价游”说不,而不是出于贪图便宜的心理配合旅行社弄虚作假。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