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雷人标语”还需理性看待

发布时间:2015-10-23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河南省省长谢伏瞻2015年两次批示,要求对发现的秸秆焚烧点必须严厉处置,对工作不到位的必须严格问责。为了打击焚烧秸秆,河南频现雷人标语,甚至出现了“谁地里着火拘留谁”的标语。(10月22日澎湃新闻)
燃烧秸秆不仅污染空气,更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每年秋收时节山东、河南、辽宁等地均为烧秸秆的集中区,根据环保部监察局近期通报10月5日至17日,河南疑似秸秆焚烧点数155个,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此与山东。秸秆不充分燃烧产生浓烟、粉尘、一氧化碳、硫化物等有害物质,使空气质量下降,危害人体健康,在秋冬季更可能引发雾霾天气。同时,因燃烧秸秆造成的惨案更是触目惊心“河南高速下燃烧秸秆浓烟滚滚致4车追尾2死6伤”、“河南秸秆燃烧到安徽”、“河南周口路边秸秆燃烧2岁幼儿被熏晕”等等。河南省大力宣传禁烧秸秆是符合政策,民心所向,虽然标语雷人但可以理解其用心良苦。
标语雷人却与法有据。与以前曝光的雷人标语“一人超生,全村结扎”相比,河南省打击焚烧秸秆的标语虽然雷人但符合法律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露天焚烧秸秆、落叶是违法行为,视情况轻重给予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根据《消防法》相关规定,放火引起火灾不构成犯罪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理应追究刑事责任。
标语雷人但更接地气。宣传标语就是要让人记得住,简单明了。“燃烧秸秆就是犯罪”虽然说得有点重,但是很直白的告知村民,烧秸秆是违法犯罪行为;“谁的地里着火,罚谁一千元”更是直接的告知村民燃烧秸秆要被罚款处罚;“小孩点火,大人负责”是要教育小孩防火,保护环境,大人更有监督管理的责任;这些标语显得很雷人,但是都是农村老百姓平时日常用语,通俗易懂,直接明了。
标语雷人还需执行到位。宣传标语让群众知道燃烧秸秆是违法犯罪行为,燃烧秸秆要被罚款。保护大气环境,禁燃烧秸秆,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宣传,更需要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加大执法力度真正做到“有烟必查,有火必罚,有灰必究”。只有依法打击燃烧秸秆的违法行为,才能对燃烧秸秆行为产生震慑作用,才能逐步让社会意识到燃烧秸秆是违法犯罪行为,才能清楚染荒烧草烧秸秆是害人害己害孙行为,最终形成燃烧秸秆可耻,禁烧秸秆光荣的共识。
标语雷人,但不违法违纪,不违反政策规定,能对群众起到宣传教育作用,配合环保部门严厉的执法,若能对环境保护作贡献,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大事,标语雷人又有何妨。
作者:木木
由头网址: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I5NTU3MQ==&mid=400062727&idx=5&sn=ca56a86086f7647ed6a3d8868e31957f&;scene=0&;key=b410d3164f5f798e9f1bf5a9db61ccc5756db57bb443af2e02169ae8a76de48ef3bd4177256a248f2261230f81908eae&ascene=1&uin=MTQxMzk2NDM1&devicetype=Windows-QQBrowser&version=61030003&pass_ticket=ZpsTFEsxb3MpfLKq6KPK7j0scU0RiQlsHMySDpAzpmc=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