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国考季”。据媒体报道,为期10天的2016年度国考报名如今已过半程,截至19日17时的统计数据显示,已有超过32万人报名本次国考,最热岗位竞争比达1430:1,不过,仍有1300余岗位至今仍无人报考。两个对立数据放在一起,如此冷热不均,想要不成为谈资,都没有可能。从冷热不均中,有人解读出,“大家考公务员不是奔着为人民服务,而是工作稳定,社会地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什么想法,更别说为人民服务。”这样的观点,过于绝对化。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如果是你,恐怕也会选择具有相对优势的职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简单用所选岗位冷热,来衡量和判断一个人的素养。(10月21日新华网报道)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21/c_128340463.htm
任何一种职业选择,只要在法律和道德框架内,都应该得到尊重和祝福。就跟高考一样,人们总是选择那些更有竞争力的学校,这没什么可以指责的。考生有选择权,如果岗位冷热不均,是因为考生倾向性选择造成的,就只能接受,这种选择也再正常不过。但如果是岗位本身造成的,则需要引起重视。冷热不均有一下原因:一是“含金量”,也就是岗位本身的吸引力问题。受到冷落的岗位没有什么发展前景,自然受人冷落。如果一个人长期在基层工作,在艰苦岗位奉献,不仅得不到制度救济,反而收入不高、前途逼仄,这显然是大问题。二是一个则是“门槛度”。很多受到冷落的岗位,考生自己也许挺有兴趣,但由于门槛过高,没有报考资格,只能“望岗兴叹”。
冷热不均,虽然往年也出现过类似的现象,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今年的这种无人问津尤其突出,根据媒体的统计,从2012年到2014年,国考无人问津的岗位最多时是几百个。一个首先得以厘清的常识是,在人才招聘中,由于岗位的专业要求不同、个体的偏好不同,甚至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报考的冷热不均本身是正常的,换言之,这是个体和市场理性的选择。但是,当冷热不均演变为极为突出的“无人问津”时,则是需要警惕的现象。毕竟,与考生颇为复杂的理性考量不同,用人方如果出现了大面积的无人问津,这显然是招聘的低效,更具体来说,是与劳动者需求的严重对立。而当它发生在公务员招考中,更是一种值得警惕的不正常。
岗位之间不可能实现绝对的平均主义,但如果不同岗位之间,存在着过大的差距,却是不容小觑。笔者认为,化解冰火两重天,消除冷热不均现象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从制度层面,通过不断完善招考制度。一是要建立起了科学的补偿机制。二是把门槛稍微定低一点,目前大多数公务员岗位,其实具有大专文凭就可以胜任了。拿学历来说,高学历与高能力结合,这才有意义。门槛稍微定低一点,并不妨碍招录高层次人才。把门槛设置得太高,年轻人可能折翼一个梦想,国家可能失去一个人才。对于国考年年的冷热不均现象,笔者认为需要理性看待,不能一刀切,现在报名才过半,也许考生还在观望期,或是有其他原因。
作者:陆毛
联系电话:18683815482
邮编:621100
地址:绵阳市涪城区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21/c_128340463.htm
任何一种职业选择,只要在法律和道德框架内,都应该得到尊重和祝福。就跟高考一样,人们总是选择那些更有竞争力的学校,这没什么可以指责的。考生有选择权,如果岗位冷热不均,是因为考生倾向性选择造成的,就只能接受,这种选择也再正常不过。但如果是岗位本身造成的,则需要引起重视。冷热不均有一下原因:一是“含金量”,也就是岗位本身的吸引力问题。受到冷落的岗位没有什么发展前景,自然受人冷落。如果一个人长期在基层工作,在艰苦岗位奉献,不仅得不到制度救济,反而收入不高、前途逼仄,这显然是大问题。二是一个则是“门槛度”。很多受到冷落的岗位,考生自己也许挺有兴趣,但由于门槛过高,没有报考资格,只能“望岗兴叹”。
冷热不均,虽然往年也出现过类似的现象,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今年的这种无人问津尤其突出,根据媒体的统计,从2012年到2014年,国考无人问津的岗位最多时是几百个。一个首先得以厘清的常识是,在人才招聘中,由于岗位的专业要求不同、个体的偏好不同,甚至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报考的冷热不均本身是正常的,换言之,这是个体和市场理性的选择。但是,当冷热不均演变为极为突出的“无人问津”时,则是需要警惕的现象。毕竟,与考生颇为复杂的理性考量不同,用人方如果出现了大面积的无人问津,这显然是招聘的低效,更具体来说,是与劳动者需求的严重对立。而当它发生在公务员招考中,更是一种值得警惕的不正常。
岗位之间不可能实现绝对的平均主义,但如果不同岗位之间,存在着过大的差距,却是不容小觑。笔者认为,化解冰火两重天,消除冷热不均现象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从制度层面,通过不断完善招考制度。一是要建立起了科学的补偿机制。二是把门槛稍微定低一点,目前大多数公务员岗位,其实具有大专文凭就可以胜任了。拿学历来说,高学历与高能力结合,这才有意义。门槛稍微定低一点,并不妨碍招录高层次人才。把门槛设置得太高,年轻人可能折翼一个梦想,国家可能失去一个人才。对于国考年年的冷热不均现象,笔者认为需要理性看待,不能一刀切,现在报名才过半,也许考生还在观望期,或是有其他原因。
作者:陆毛
联系电话:18683815482
邮编:621100
地址:绵阳市涪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