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钱”变“零花钱”,“双重造假”为哪般
发布时间:2015-10-15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据央视《新闻1+1》2015年10月8日报道:广西马山县一方面,扶贫造假, 3119人的扶贫对象中竟有3048人超过贫困线,仅有61人符合标准。3048名造假扶贫对象中,有343人属于财政供养人员,有2454人购买了2645辆汽车,43人在县城购买商品房或自建住房,439人为个体工商户或经营公司。另一方面,脱贫也在造假。2014年,马山县将人均纯收入还达不到国家脱贫标准的608户,2272人认定为脱贫,虚报的这一部分占到扶贫任务的9%。
扶贫资金本是贫困老百姓希望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希望和未来美好生活的种子钱,现在却成了有钱人的零花钱。到底是谁之过?我想最基层的村两委干部有直接责任,贫困人口最初的选报应该是由村两委干部来落实的,作为村两委干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对自己辖区内的村民家庭情况足够了解,所以应该不会出现贫困人口识别困难的问题。那么,出现又为何出现如此多的虚假扶贫对象呢?我想,无外乎三点:一是私心,村两委干部绝大部分应该都是本村人,对村民也就会有亲疏之分,贫困户的评选涉及到直接的经济利益,自然难免有不公平现象出现;二是压力,由于涉及到钱的问题,难免有人会托关系、找后门给自己弄点零花钱,上级部门领导的干预也给贫困人口的评选增添的不公平因素;三是监管,无论村干部的私心还是压力,其实都可以用严格的监管、监督来杜绝,造成如此多了虚假扶贫对象不得不说是监管部门的失职。至于说扶贫造假,主要是因为为官者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对于上级下达的扶贫任务应付了事,首先没有真正将扶贫资金落到实处,当然完成扶贫任务的基本条件也就没有具备;其次没有有效的帮扶手段,对于贫困户多是给钱了事,把种子钱当成了养贫钱;最后还是监管的失职,没有深入细致的核查,只是在数据上纸上谈兵。
村两委是我党和政府执政最基层的组织,也是跟普通民众接触最深、最直接的组织,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村两委办事的公允与否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长期以来,基层民众最关心、反映问题最多的就是低保、扶贫等问题。如果继续任由这样的事频频发生,形成一种风气,甚至成为一种潜规则,往大了说,就会动摇我党的执政根本。
针对这样的“双重造假”必须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重塑党和政府的形象,让敢于向扶贫种子钱伸手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让想向扶贫种子钱伸手的人心生畏惧,让种子钱真正到扶贫户手中起到种子作用。民为国本,我党夺取政权的法宝是劳苦大众的支持,我党维护政权的法宝是人民群众的支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我党的承诺。因此,涉及此事的相关部门领导必须予以问责,错误发放的扶贫资金必须尽快追回,违规领取资金的财政供养人员必须予以惩处,扶贫政策落实必须进一步加强,只有这样才能重塑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让扶贫资金不仅成为贫困户脱贫的种子钱;更成为党和群众的连心锁,帮助党和群众心连心为圆伟大“中国梦”同舟共济,破浪前行。
作者:莲蓬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