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这个县有办法!治住了表面客气,背后骂娘的“人情风”

发布时间:2015-10-08      来源: 半月谈    点击:

近年来在部分农村地区,酒席过多,讲排场、搞攀比,“人情债”愈演愈烈,成为农民的沉重负担。重庆市巫溪县发挥当地群众威信高的乡宴“总管”的作用,反对浪费、倡导节约,使“不整无事酒、节俭办酒席”的新风在巫溪农村悄然兴起。

 

婚礼现场,龚方清在宣讲节俭养德

“最多的一天,我跑了8场宴席”

人情往来是维持传统乡村社会关系的纽带,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办酒席盲目讲排场、搞攀比,比谁家的菜品多、请的客人多,礼金也水涨船高,正常的人情往来变成了沉重的“人情债”,“少则一两百,多则一两千;一月来几场,钱包底朝天”,是不少农村地区的真实写照。

重庆市巫溪县位于渝陕鄂交界的大巴山区,是典型的山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当地农村有一个习俗,每逢婚丧嫁娶办酒席,主人会委托一位德高望重、群众信任、热心帮忙的“地方贤达”统管大小事务,这个人在当地被称为“总管”。

今年50多岁的巫溪县尖山镇干部龚方清就是一名“总管”,他帮村民操办过的宴席不胜枚举。“农村宴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已经到了非刹不可的地步!”龚方清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年村民收入逐步提高,办宴席开始讲面子,你上18个菜,我上22个菜,有的宴席甚至达到170多桌,连吃几天几夜。有些村民为收回人情成本,变着法子办酒席,红白事不说了,还有升学酒、搬迁酒等,脸皮厚的房子刷一下、猪下崽了也要办酒,‘无事酒’铺天盖地。大量吃不完的菜、喝不完的酒被倒掉,浪费严重。”

巫溪县塘坊镇安乐村村支书李吉文介绍,去年全村共办了100多场酒席,村民们一年送礼达到一两万元,多的甚至有四五万元。村里产业主要是烤烟和中药材种植,人均年收入不足6000元,多数村民外出务工。“为了人情,有的村民甚至把自己的养老保险金都送出去了。最多的一天,我跑了8场宴席。”

当地干部介绍,由于酒席太多,一个家庭如果3年内不办酒席就要亏本,而一次50桌的酒席办下来,除去成本,能“赚”三四万元。本来不愿意整酒的村民也开始想方设法办酒席,“整酒风”愈演愈烈,正常的人情往来异化成敛财手段。70多岁的安乐村村民陈婆婆告诉记者,有些村民一年整几场酒,很多人去吃,不过表面客气,背后骂娘,“只要不生病,送礼就是村民最大的负担”。

一些村民因为送的礼金多、收的礼金少而发生矛盾争吵,不再往来。“‘人情债’不但成为村民的巨大负担,还败坏社会风气,影响邻里关系。”龚方清说。

乡宴“总管”开出“节约菜单”

去年巫溪县出台《严禁党员干部职工大操大办借机敛财办法》,规定除婚丧嫁娶外,党员干部严禁借其他事由操办宴席。

基层干部表示,要想彻底刹住“整酒风”,管住党员干部只是第一步,还要引导农村移风易俗。一些地方出台规定,像管理党员干部一样禁止村民大操大办,引发质疑。近期,四川省通江县公布了一则通知,规定农村和城镇居民只允许操办婚嫁、丧事和寿宴三类酒席,而寿酒只有70岁以上老人才可操办,被舆论批评超越职权、于法无据。

那么,如何改变普通村民大整“无事酒”之风?龚方清一直思考着解决办法。他说:“乡亲对‘整酒风’早已深恶痛绝,但大操大办已经成了习俗,谁都不愿意第一个打破。”龚方清认为可利用“总管”身份办一场节俭酒席,起到示范效应。2013年8月当地村民孟银祥父亲去世,请龚方清当“总管”,由于孟银祥家里并不富裕,龚方清说服他尝试节俭办宴席。

于是,龚方清开出了自己的“节约菜单”。一是免除帮工赠品。当地谁家办酒席,村民都来帮忙,主人家要为每个帮工发脸盆、毛巾、香烟等赠品,人均30多元。龚方清说服孟银祥和帮工,以后相互帮忙都不发赠品。二是减少菜量,过去每桌酒席10位客人一般是22个菜,根本吃不完,现在减少到16个。三是改变酒水供应方式。过去先上酒水再上菜,不少酒喝不完浪费了,现在先上菜,酒水根据客人需要再上。四是免去烟花爆竹,以前办酒席主人家要买上千元的鞭炮,这次他将鞭炮改成了气球,只花了几十元。

龚方清的“节约菜单”让孟银祥节约了1万多元。“一开始还担心节约办酒席会丢了面子,结果客人、帮工都说好。节省的1万多元对我来说可是近半年的收入。”孟银祥对记者说。

龚方清的“节约菜单”在村民中逐渐传开,他还编写了“乡里乡亲不攀比,餐桌浪费伤不起”“致富勤劳靠双手,不做敛财的借口”等顺口溜,在开席前宣讲。

在龚方清做法的基础上,巫溪县开展了“总管讲堂”活动,组织全县500余名乡宴“总管”,就文明劝导技巧和节俭办宴知识进行培训,通过“总管”引导村民不超标设宴、不浪费酒食、不滥发礼品和红包,并在开席前的致辞中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无事不办。“开席前致辞是群众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利用这个时机宣传效果最好。”尖山镇大包村“总管”梁友富说。

“让礼尚往来回归本源”

巫溪还在全县各村和社区组织村民大会,将符合社情民意的“整酒禁令”写进村规民约,提倡婚丧酒席俭办、其余酒席不办。安乐村“总管”杜发安当了十几年的“总管”,村民只要办酒席都要找他,“谁要办酒席我的消息是最灵通的,谁要整‘无事酒’,我和村干部都会入户劝导。”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巫溪县的“总管”们在倡导节俭、移风易俗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以前最多时我一个月当了27天‘总管’,今年上半年只当了一次‘总管’。”龚方清说,尖山镇2014年共办各类酒席750多场,2015年前7个月只有81场,成功制止36场“无事酒”。

据不完全统计,巫溪县今年以来“无事酒”场次同比下降97%左右,直接为老百姓节约宴会开支650余万元,节约礼金逾2亿元,红白事宴席开支从平均5万元降到3万元以下。

“作为贫困县,要实现全面小康,除了增加群众收入,还要给群众减负,‘杜绝无事酒、节俭办酒席’也是一种扶贫。”龚方清说。

巫溪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的文明劝导员,“总管”帮助党委政府用群众的方法引导群众,按群众的规矩约束群众,对促进乡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廖成林认为,当前部分农村地区传统文化、礼仪有所异化,应当开展新形势下的移风易俗。“政府和社会组织有责任倡导健康文明的情感表达方式,不能不作为,也不能矫枉过正,应提倡正常的人情交往,让礼尚往来回归本源。”(半月谈记者 周凯)

来源:半月谈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