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招投标划“红线”看点不在“划”而是疗效

发布时间:2015-09-09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重庆市领导干部招标投标工作纪律“三要十不准”》(以下简称《三要十不准》) 9月1日起施行,梳理了招标投标各个环节突出问题,列明了十个方面的负面清单,为领导干部在招标投标领域履职清晰地划出了“红线”。 (9月7日 新华网)
近年来,招投标领域往往容易滋生腐败,一定程度上对当地经济建设产生了影响。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假借集体研究名义该招标而不招标,假借保密、抢险救灾等特殊工程名义该公开招标而邀请招标,以授意、诱导等方式干预影响评标过程和中标结果,纵容、默许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插手干预招标投标活动……
但在重庆市,就在招投标领域梳理了招标投标各个环节的突出问题,列明了十个方面的负面清单,为领导干部在招标投标领域履职清晰地划出了“红线”。也就是说,凡出现上述列举的种种招投标领域违纪违法行为,将会受到严肃追究。
其实,仔细看来,这些条条框框、硬杠杠看似给我们的干部戴上了“紧箍咒”,实质上在于通过扫除积弊,弘扬清风正气,为广大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换言之,这些铁规禁令,实则是提前给我们的干部打好预防针,要求干部们要严于自律,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显然,重庆市在招标投标领域履职清晰地划出了“红线”,就是告知领导干部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既然“红线”既定,“规矩”亦明,接下来就是重在遵照执行,毕竟任何一项规章制度不执行,就如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忽悠人的纸老虎。那么,观众不仅是看到红线的划定,更希望看到的是这项制度落实后的疗效。(文/一帆)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