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领导干部招标投标工作纪律“三要十不准”》(以下简称《三要十不准》) 9月1日起施行,梳理了招标投标各个环节突出问题,列明了十个方面的负面清单,为领导干部在招标投标领域履职清晰地划出了“红线”。 (9月7日 新华网)
近年来,招投标领域往往容易滋生腐败,一定程度上对当地经济建设产生了影响。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假借集体研究名义该招标而不招标,假借保密、抢险救灾等特殊工程名义该公开招标而邀请招标,以授意、诱导等方式干预影响评标过程和中标结果,纵容、默许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插手干预招标投标活动……
但在重庆市,就在招投标领域梳理了招标投标各个环节的突出问题,列明了十个方面的负面清单,为领导干部在招标投标领域履职清晰地划出了“红线”。也就是说,凡出现上述列举的种种招投标领域违纪违法行为,将会受到严肃追究。
其实,仔细看来,这些条条框框、硬杠杠看似给我们的干部戴上了“紧箍咒”,实质上在于通过扫除积弊,弘扬清风正气,为广大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换言之,这些铁规禁令,实则是提前给我们的干部打好预防针,要求干部们要严于自律,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显然,重庆市在招标投标领域履职清晰地划出了“红线”,就是告知领导干部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既然“红线”既定,“规矩”亦明,接下来就是重在遵照执行,毕竟任何一项规章制度不执行,就如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忽悠人的纸老虎。那么,观众不仅是看到红线的划定,更希望看到的是这项制度落实后的疗效。(文/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