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警惕奢华广告词背后的不正之风

发布时间:2015-08-28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中秋临近,记者发现,一些新闻媒体、网站上频频出现高价礼品的广告,用词尽显奢华诱惑,令人不得不警醒广告背后可能出现的奢靡之风和享乐主义抬头现象。(8月27日《人民日报》)
虽然离中秋还有一个月之久,但一些商家已经按奈不住,不惜重金、花费心思,纷纷推出高价礼品广告,用词极尽奢华诱惑,通过媒介铺天盖地的向消费者“轰炸”。
乍看之下,以为这只是商家一种极端的营销手段,为的是赚取更多利益。但细细一看,就会难免感到一丝隐忧,奢华广告词背后可能出现的“四风”回潮。一些网友认为,此种担忧纯属杞人忧天,经过十八大以来的反腐风暴,试问还有谁敢于顶风作案、甘冒被党纪党规从严惩处的风险任性而为?君不见,那些胆敢显摆个性、我行我素、肆意腐败、大行“四风”的官员都纷纷落马无一幸免吗?所谓前车之鉴,还有谁会傻到“前腐后继”?如今执纪问责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对权力的监督的严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如今群众对于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断提升,对于权力监督的主动性不断增加,更多的媒体力量参与构建监督之网,任何形式的腐败或“四风”都难以隐身。几乎可以断定,不管中秋礼品的广告词有多奢华,或者奢华广告词背后暗藏着商家怎样的心机,或者有多少官员被奢华广告所诱惑,都对“无禁区、零容忍、无上限”的执纪问责新常态毫无威胁。
但担忧者不无道理,还须警惕奢华广告词背后的不正之风。事实上,现实已经直白的警示执纪监督者,对于“四风”的任何苗头都不要放松警惕,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抓早抓小,切不可坐等“四风”回潮,届时再予以应对处理,怕将陷入极其被动、难以快速有效处置的境地。其实从十八大以来的历次节假期间的反“四风”情况看,试图以短期的严厉打击就根除“四风”问题的努力显得过于天真。事实上,随着反腐执纪的手段不断丰富,力度不断加大,范围和纵深不断推进,“四风”的形式也随之变化,更加反复、更加隐蔽、更加多变,趁着节假日的群众性,将“四风”行为隐藏于群众活动当中,极难侦察发现。其次,商家看中了一些“四风”毛病顽固的官员心思和需求,千方百计为官员“着想”,设计更加隐蔽的电子礼品,如电子购物卡、微信红包等,监管查证起来极难操作,在没有高科技技术的帮助和商家内部策应的情况下,单纯从监管干部上入手,的确无法有效彻底反“四风”。
警惕奢华广告背后的不正之风,关键要防患于未然。针对“四风”反复、隐蔽的特点,一要预先加强廉政宣传、警示教育,给党员干部、商家打好“预防针”、念好“禁锢咒”。二要对“四风”苗头抓早抓小,从严处理,杀一儆佰,坚决遏制“四风”反弹。三要构建严密监督网络,动员更广泛群众和媒体力量纳入对“四风”的严密监督之中,让“四风”无处遁形,无以存在。




 作者:伍文胥
联系电话: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邮箱:621114
邮编: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