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跌得够惨烈,接下来证券行业的反腐风暴也只会刮得够猛烈,至少不限于哪个高管与哪个部门主任搞内幕交易的事了。而股市,牛市的逻辑也仍然没有变,并且仍然是十年牛市的逻辑,因为经济治权在今后十年就体现在牛市里!
文 | 人半弓
来源 | 人半弓的法律博客
从“6.15”股灾以来,股市走了一个相对清晰的三浪下跌周期,一周之前,对于本轮下跌走不走C浪还争论不休,但终究还是实践出真知。
其实就市场本身而言,下跌的趋势是明显的,争论的主要肇因是与国家队以及“王的女人”有关的林林总总。开启C浪的导火索看似有很多,比如人民币贬值、PPI指数连续下降、外部环境等等,但最重要的也就一条,那就是证监会有关“今后证金公司一般不会入市”声明,此后,空方轻松击穿“3500”这个“救市底”,并且势如破竹地奔向深处。
救市不成功,不光与牛市有关的那些经济战略安排因此而全盘打乱,而且还担上了“违背契约精神”之类的恶名,显然很不成功!
救市耗费了巨量资源,还一举突破了许多既定的规矩,依然收效甚微,原因无非两个:其一是市场自有市场的演绎逻辑,靠行政手段只能延缓时间,却改变不了趋势。其二是对资本市场的干预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治权,而当今的集权格局仍然处在形成之中,有些治权,比如调配资本市场核心资源的治权等,仍然掌握在与主流政治取向不同的那些利益集团的手中,有人在建设,有人在破坏。否则,公安部门也不至于一再地出现在证监会和证券公司的地盘上。
金融资产与普通商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价格并不取决于供需,而是取决于预期,预期来自于心理,人心才是资本市场最具威力的武器。资本市场上真正的决定力量是机构,散户虽然人数众多,资源占比却很少,徒具羊群效应的跟风功效而已。也就是说,资本市场预期的形成取决于机构的心思和选择。为救市国家投入了巨量的真金白银,但如果政府一边救,机构另一边在吞食救市成果,救市自然也就成了“见力不见效”的买卖。机构出逃自然有其市场主体自治和对投资人负责的伟大理由,但政府干预市场都到了这种程度,竟然还无功而返,是不是就需要讨论经济治权的归属问题了?
结论只有一个:资本市场的反腐尚且有待深入。因为集中各种治权统一服务于国家战略的目标是明确的,无论是政治、军事,还是经济,而反腐作为整肃官场和市场、收拢社会治理资源的手段,也一直是行之有效的。
所以,股市跌得够惨烈,接下来证券行业的反腐风暴也只会刮得够猛烈,至少不限于哪个高管与哪个部门主任搞内幕交易的事了。
而股市,牛市的逻辑也仍然没有变,并且仍然是十年牛市的逻辑,因为经济治权在今后十年就体现在牛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