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委屈奖”你愿领吗?

发布时间:2015-08-25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2015年8月22日,四川达州,3名曾在2013年因扶老人被讹诈为“撞倒”的孩子获得5000元奖励。在公安分局办公室,3名扶人的小孩和两名办案民警分别获得了由民间基金提供的“好人”奖励现金。(人民网  2015年8月25日
    按常理来说,能得到不菲的奖金终归是一件好事,值得高兴。可四川达州3个孩子近日得到的5000元“委屈奖”却让人难以为他们开心起来。2013年,这三个小伙伴扶起了一个摔倒的老婆婆,却被污为“撞人者”,经过司法调解,双方达成口头协议,三名孩子承担7500元。双方在司法所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孩子家长最终被强行要走1100元。事隔两年之后,这姗姗来迟的“委屈奖”真的能治好孩子以及整个社会因“扶不扶”而受的内心创伤吗?
  我们很难想象,这三个孩子日后还敢不敢去扶摔倒的老人,也很难想像平白无故惹了一身麻烦的家长日后会怎么教育孩子,更无法想象看到这条新闻的家长和孩子日后会否“投鼠忌器”,不敢再学雷锋做好事。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有多少人愿意为了这5000元奖金而去蒙受本可避免的“委屈”呢?答案恐怕是不容乐观的。更何况,这样的“委屈奖”不过是民间公益组织发放的,具有“偶然性”,谁敢说自己承受“委屈”后一定会得到此类补偿?
  退一万步讲,就算每个受“委屈”的人都能得到价值不菲的“委屈奖”,这“委屈”就可以随便受了吗?这不是鼓励碰瓷讹诈成为某些人新的“发财手段”吗?这钱花得可是相当的不值。不论是做好事的人,还是民间公益组织,抑或国家政府财政,都没有义务和理由为讹诈者的小阴谋和小诡计来“买单”。
  所以说,发放什么“委屈奖”给被讹诈者不过是“扬汤止沸”,遵循法律法规,对讹诈者进行重罚才是“釜底抽薪”之道。如果不通过严厉的惩处从根源上杜绝讹诈者的侥幸心理和阴谋诡计,再多的“委屈奖”都只会成为他们眼中的“唐僧肉”,再多的补偿也无法弥补因此而给社会诚信和道德造成的伤害。
此前,上海市拟出台的地方法规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救人免责和追究讹诈的法律是对好人的最好保障,也是对心怀不轨者的最有效震慑。防患于未然,把事情做到头里,不等“亡羊”便去“补牢”,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作     者:   老马
                             联系电话:13778098963
                             邮    箱:2010926518@qq.com
                             地    址: 四川省三台县梓州干道16号
                             邮    编:  621100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