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不是所有公考作弊都有“妻子举报”

发布时间:2015-08-10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近日,一名网友向四川日报网站“问政四川”栏目举报:在2015年四川巴中公务员考试中,巴中市南江县长赤镇一考生作弊,花3.5万元买通面试官,成功从笔试第四名挤进第二名,并考取到长赤镇政府办公室工作。(中新网,8月8日
在不少网友心里,当前的社会仍然充满了信用危机,人与人之间、单位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甚至国与国之间,建立彼此信任是何等艰难。但正是在这样高度的信用危机中,中国的考试制度无疑充分折射了其公正、公平的光芒,从高考到公考,再到各类职业技术职称考试,社会对其公平性的认同度是极高的。
然而即使是最具公平性的公考,也存在极个别的不公平事件的发生。过去很长时间,不少地方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招录过程中被媒体报道存在“萝卜招录”,特别是事业单位招考,因为是地方用人单位自行组织,相对公务员招考存在更大的自主性,更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发生“暗箱操作”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官员为了给自己子女或亲朋子女或收受钱财,为某些人“私人定制”招录条件,让众多无辜考友纷纷充当起炮灰。然而即使是“萝卜招聘”也极难发现,通常是招聘公告的条件“出奇”才引发广泛关注,相当于“不打自招”。
但对于此则新闻中报道的这般,假如当事人瞿某杰其妻没有举报揭发,这起贿赂面试官成功获取公务员职位案件将可能成为永远的秘密。导致瞿某杰得以花钱作弊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其功利心切,为成功被录用不择手段。二是过硬的“关系”,凭借其大姑父任面试考官的关系,又收买组织部门官员,得以买通面试考官。三是严重缺乏监督的招考制度,特别是在面试环节,面试考官理当被重点监督,严防与考生及相关人员接触,但瞿某杰却可以凭借“内部关系”与面试官员进行权钱交易,说明制度性的监管漏洞很严重。
但并不是所有公考作弊案都有“妻子举报”,维护公考的公平、公正更不可能靠偶然的作弊者“内部揭发”。公考,是为党和政府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公务法规定,凡科级以下公务员都必须通过公考,维护公考的公平、公正,才能选出符合党和人民期望的公职人员。但从目前发生的一些公考作弊案来看,公考制度仍待完善规范,针对公考的监管仍须进一步加强,对于触犯公考相关法规,破坏公考公正的考生与官员必须从严惩处,绝不姑息。
 




 作者:伍文胥
联系电话: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邮箱:621114
邮编: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