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不仅要“能上能下”更要长久执行

发布时间:2015-08-03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这被称为十八大以来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最重要的文件,对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作出制度规范,明确了“下”的标准,规范了“下”的方式,疏通了“下”的渠道。《规定》的颁布实施,对于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克服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官”不作为、乱作为,只会在群众、普通干部中丢失信任,在突发、群发事件面前,这类官员往往束手无策,再者,如果无德无能者高居领导岗位,只会让能作为、善作为者“吃亏”,这不但群众意见大,更会令组织的公信力大打折扣。虽然,这类领导干部并不具有“普遍性,但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它对我们的干部队伍的整体建设无疑有百害而无一利。身为领导干部也就意味着扛起了责任,权力与责任实为对等,只有将“责任感”铭记于心,才能对“公权”保持敬畏之心,不忘为民本分。
过去,在领导干部中存在身居其位不谋其政、不作为、能力素质不适应等突出问题,没有大过、没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就难以调整,而这次中央明确发文无疑对破解干部“能上不能下”的机制难题提供了名正言顺制度依据,让干部能上能下从此走上了有理有据的制度轨道。
  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规定就像高压线,通过各项细则划定成红线,让全体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行有所止,这也是正风肃纪的必要之举。但同时也要谨防群众所疑虑的一些现象发生。如《规定》内容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仅仅体现在纸面上,束之高阁当摆设,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力,对违规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执法不严;一味追求速效效应,缺乏一抓到底、久久为功的韧劲,导致执行“一阵风”等等。如果不能正视这些疑虑,否则《规定》一旦成为“纸老虎”,不仅会失去其权威意义,而且会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造成难以估计的后果。
《规定》施行的目的在于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但要想取得真正长久的实效,还要多管齐下。既要让《规定》内容措施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又要强化执行力,真抓真查真管真处,对违规行为零容忍。要强化监督,既要发挥好纪检监察机关的内部监督作用,也要充分利用舆论监督力量,让违规行为无藏匿之所。如此,方能把纸上“命令”变成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化成党员干部的为官为人的底线,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投稿人 :笔名:梓金花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