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张新宝:雷雨前的淡定

发布时间:2015-07-30      来源: 中国民商法律网    点击:

本文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张新宝老师授权发布。

 

 

自中央十八大加大反腐力度以来,大“老虎”被拉下马的有上百人了吧,“老鼠”和“苍蝇”被拿下的则数以万计。“老鼠”是俺自己的臆造,指那些被拿下的县级和地市级贪官污吏,不见诸于官方舆论场。由于自己的经历所限,无缘认识一只“苍蝇”,却认识几位勉强算得上“老虎”的法律界人士和一位“老鼠”级别的地方官,后者是本科时高俺一级的学长。为避“逝者”讳,就不一一列举了,反正你懂的。

 

按理说,打下这些“老虎”、“老鼠”和“苍蝇”,本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儿:国家法纪肃整了,社会政治昌明了。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一个社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老虎”、“老鼠”和“苍蝇”?产生这些“老虎”、“老鼠”和“苍蝇”的土壤和条件消除了吗?这个土壤和条件无疑是国家的政制、吏制和民情风俗。俺以为,一切都还没有改变。稍有不同的是,在高压下一些人收敛点,有的却还很张狂。

 

“一个好的制度是让坏人做不成坏事,一个坏的制度是让一个好人变成坏人。”20年前俺接受上海一家杂志(大概叫《探索与争鸣》)采访,发表了这个大白话的言论,并提出“制度性的腐败”与“制度性反腐”的观点。“时人莫之许也”!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以财富大量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为特征,以公权私用、官商勾结为手段),多数老百姓的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本该激烈爆发的社会矛盾被普遍的物质满足感和追求个体财富的私欲所掩盖、所弱化、所推迟。

 

近来常听到两种议论:一是说今天的反腐是有选择性的,政治上站在周、徐、薄等人一边的,当然逃不出被反腐的厄运;如果不是那条线上的,如果是红二代,就没有这一劫啦。二是说,反腐没完没了,腐败和不腐败的官员都不干活了,老百姓办事更困难。俺劝慰前者:反腐总是有个先后顺序,经济上有问题且政治上也有问题的当然要先反、先拿下,其他的腐败分子还会不断被拿下。俺也告诫后者,“懒官”不作为,不管你有没有腐败的劣迹,都是没有出路的。这个社会,差很多东西,唯独不差当官的。你不好好干,马上会有人替代你。话是这么说,俺心里也不踏实:打“老虎”最终能坚持下去吗?能够不以人划线一律平等吗?哪些迷失方向的“懒官”,正以消极方式造成危害,社会可以听之任之吗?

 

学文科尤其是学法律的人,大多数都怀揣过一个做官的梦想。子曰:“学而优则仕”。中国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体现的也是这一理念。俺不脱俗,也曾有过同样的梦。30多年来,看着一些“朋友”不断“进步”,自己也有过三段心里路程:“羡慕嫉妒恨”;承认其过人之处;接受命运的安排。看着他们一个个落马,幸灾乐祸不起来;看着还有在台上,巍巍“庙堂之器”乎,不再艳慕。半百之人,到了“知天命”的季节,能做啥不能做啥已然是定数。

 

不要以为某个梦想不能实现就是失败。需要回头检讨的是,这个梦想是否是适合你的。俺的结论是,好在没有一条道走到黑:依俺的脾气秉性,根本就不适合在那个氛围生长,基本判断是长不成材;即使被改造“好”了,又有多大胜算能够摆脱贪腐的宿命?即使不贪不腐,谁又能保证不“站队”出错呢?假如当年“有幸”到了某位“大老虎”的麾下听用,今天不陪他下地狱也难!所以啊,当个编辑,教个书,写点文章,弄件古玉,难道不是上天对俺的眷顾?很多人晚上睡不着,并不都是在想着如何为人民服务呢!

 

北京的雷雨天已经持续了好久,没有结束的迹象。今天一早,老天绷着脸,好像要憋一场大的。乘地铁到办公室,心情却是相当的好。于是乎,有了这段文字。

 

2015年7月30日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