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治则天下安
发布时间:2015-07-24 来源: 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郡县治则天下安
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不仅是在古代封建社会,即使是身处现代社会的今天,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仍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也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县委书记则身处我们党执政兴国“一线指挥部”、是担当“一线总指挥”的基层领导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曾经指出:“县一级工作好坏,关系国家的兴衰安危”。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的200余名学员畅谈交流“县委书记经”。在这场200名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参加的座谈会上,习近平的“授课焦点”只有一个: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县委书记。总书记不仅提出了问题,也给出了明确答案,合格的县委书记就是要做到“四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习近平告诫县委书记,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引导全县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
县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县委书记无疑是县治的关键要素。过去,新科进士去赴任知县,皇帝要与之亲自谈话。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把县委书记视为“一线总指挥”,是中共在县域治国理政的重要骨干力量,其对县官作用之看重可谓朝斯夕斯,念兹在兹。
确实,“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县级基层政策直接承担着地方公共服务的职能,与民众的联系更直接,如果“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民众会感激,地方会安稳;如果存在县官不作为、乱作为、作风恶劣、渎职腐败等行为,对基层群众利益的侵害非常直接。所以,基层民众对“老虎”作恶可能没有太多直接的感受,但一定会对“苍蝇”扑面感受真切,也更容易产生“上面是好的,下面搞坏了”的想法。县治衰败,对下,形成仿效之势,恶化基层政治生态;对上,影响到中央政府的权威,侵蚀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损失民心,绝非小事。
近些年来,基层政权尤其是县级乱象让中央担忧,有不少县委书记出事的报道十分刺目,自十八大反腐以来,县委书记落马的比例也比较大,人们甚至要问,“为什么出事的总是县委书记?”这不能不令中央新重审视和加强县级治理。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中央下大力气重视县委书记的培养,将来势必会进一步严格管理、悉心培养和重点使用。而我们的县委书记们自身则应该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带头践行“三严三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推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作者:许谨谦
单位:
四川省三台县新生镇人民政府
邮编:
621114
电话:
15881638767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