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如:“睡眠网站”清醒剂需扎在关键处
发布时间:2015-07-22 来源: 感谢伍文投稿 点击:
次
“睡眠网站”清醒剂需扎在关键处
近日,全国政府网站首次普查交出“成绩单”。目前普查第一阶段统计摸底已经结束,全国政府网站“家底”首次摸清,总数高达
85890个,今后无维护能力的基层网站不再单独建站。国务院办公厅部署对全国政府网站进行普查,剑指“僵尸网站”,普查的重点是网站的可用性、信息更新情况、互动回应情况和服务实用情况。(
7月21日 新华网)
据介绍,省部级政府门户网站“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的现象有了很大改观,基本消除站点无法访问情况,无首页栏目不更新现象,网站可用性有较大改善,网站运行更加稳定,信息更新更及时。据不完全统计,有3000多个长期未更新栏目被陆续“激活”。面对全国
85890个政府网站多达3000多个长期未更新栏目的“庞大数字”。如何让“政府网站”真正成为“民心网站”,成为了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思考题”。
作为一个信息发布平台,内容的及时更新自然成为“第一要务”。政务信息在网络中的及时发布既方便的相关政策的广而告之,又为办事群众打开了便捷之门,本应是“双赢”。然而,当前很多政府网站只为“开着”,而不为“活着”。办事群众浏览的信息多是陈年旧事,反而“二丈摸不着头脑”,既不方便,又不便捷。这也就自然成了推行“阳光政务”,打造“便民之路”最大的“拦路虎”。
虽然网站呈“睡眠”状态的原因我们不能下“一刀切”的结论,但是这最起码暴露出了一个态度问题:政府对政府网站所能发挥的作用呈忽视甚至漠视的态度。由此而折射出的问题有很多,最不能让群众接受的应该是一些单位和个人存在“懒政”思维。政府网站不仅代表了政府部门的形象,还承载着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政府网站真正的“大数据”是聚焦老百姓亟需的解答的问题,也许这才是这个世界互联网发展的终极境界。政府如果花了钱只是为了老百姓换来“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的“僵尸”“睡觉”网站,那么最终结果只能会招来老百姓的唾弃。
杜绝“僵尸、睡眠网站”,打造方便群众办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连心网站”也就成了当下政府网站不得不为自身扎下的一剂“清醒剂”。
俗话说:“治顽疾需要下猛药”。从北京市将网站建作为单项考评内容的“好办法”,再到集中整治让长期未更新栏目强激活的“硬举措”。各级党委政府在整治僵尸网站的行动中,没少想办法,少下功夫。然而,要想建立“民心网站”,绝非一时之举,尚需久久为功。
除了在基础设施方面,改变以往许多地方“维护资金少、技术力量弱、人手不足”的局面,更重要的是认识问题,要从心底里认识到利用好政府网站对提高行政效能、畅通民意渠道的重要性。让政府网站建设不仅停留在工作任务层面,而是成为“民生目标”,只要认识到位,才能政府网站建设成为各级官员的“头等大事”,所有的问题和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政府网站才能真正成为权威网站、民生网站、称心网站。
作者:魏小如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