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为何说北京的城市规划全中国最失败

发布时间:2015-07-20      来源: 博势智库地产观察    点击:

 

 

鱼在水里的时候,用腮呼吸;鱼进化到了岸上的时候,用肺呼吸。这是环境变化带来生活习性变化的结果。人在不断地改造环境,但更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是,人必须不断地适应环境。

 

最近,滴滴打车与“本来生活网”联合进行一项数据调查显示,中国都市人的“恋家度”明显下降。在北上广深,都市人能够准时回家吃饭的人数比例不足50%,而在互联网及IT公司集中的地区,晚上准时回家吃饭的比例只有四分之一。滴滴媒体研究院的这次调研数据,来自滴滴公司成立3年以来的大数据库,以及本来生活网两年来的用户订单数据。(壹读2015-07-17)

 

数据报告显示,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准时回家(晚上6-7)的比例,分别为北京38%、深圳45%,广州44%,上海45%。其中,北京人下班后不回家的比例最高,而上海准点下班的比例最高。而在二三线城市,选择回家吃饭的人稍多,达到58%,但依然有42%的人在外应酬和玩乐。

 

每天的叫车高峰发生在晚上10点。而其中,北京的晚高峰峰值最高,同时,北京城市过大,从城市中心到家的距离最远,这时候选择叫车回家最为方便。与北京相反,上海不仅没有晚高峰,夜高峰也不出现,这说明,上海人是最恋家。

 


北上广深晚上10点打车热力图

 

报道说,这说明上海人最为恋家,北京人最不恋家。但其实,人还是那些人,如果上海人换到北京来生活,北京人换到上海去生活,我相信他们一定是各自换上对方的节奏!北京人的不着家,未必是心里不恋家,而是为了躲避漫长的晚高峰。不是我们改变了环境,而是环境改变了我们!

 

在北上广深都生活过或者有所经历的人们,或者只要我们看一看北上广深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就会知道,北京是四大一线城市里面积最大的一座城市,上下班通勤距离最长、拥堵时间最长,平时打车单次费用也往往最高。这都跟城市大而无当直接相关。北京人的准时回家比例远低于上海、广州、深圳,后三者几乎难分伯仲,北京“一枝独秀”比它们低67个百分点,这是一个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足以说明,伟大祖国首都北京的城市规划是全中国最烂、最失败的。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一个超强权力的以自我为中心,以及对城市人口高密度的恐惧。

 

从建国之初,行政中心以天安门为中心的格局,加上历史古都需要保护二环内古建的矛盾,一开始就决定了北京城市规划以行政为中心的“你们出去,我留下”的基本思维定势和格局。这是北京“摊大饼”的肇始基因。

 

北京政权行政中心设计地点,仿照苏联莫斯科红场,以天安门为中心,向四周逐步扩建。党中央和政务院在中南海,高等法院、公安部、重工业部都在东交民巷,外交部在东单北边。195311月,北京市委决定,“要打破旧的格局给与我们的限制和束缚”,行政区域要设在旧城中心,并且要在北京首先发展工业。自此,北京古建筑开始被大规模地拆除。而那些行政机关霸占的地方,则成了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公民禁地。

 

当年,建言古都保护计划最终失败的梁思成先生痛心疾首地预言:“在这些问题上,我是先进的,你是落后的”,“50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我是对的”。这是梁先生50年代初对北京市长彭真说的话。

 

 

 

直到今天,我们一旦对北京城市的发展轨迹和未来产生怀疑,就会拿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当年的悲情说事。但是,一切正如贾谊《过秦论》所言:“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我们除了历史悲情,还有更具建设性的对未来的定力吗?50年后的今天我们悲叹梁思成的先见,再过50年,不,再过10年,我们会不会再一次悲叹今天把北京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东迁通州?更悲叹北京的限购限贷和把大量新移民的购房目标导向了30公里、50公里甚至更远的环北京地区,为那些地方最终沦为鬼城埋下伏笔?

 

站在今天的现实立场上,北京老古城(二环以里)环内面积约8590平方公里,居住148.1万人,只占全北京官方统计人口2151.6万人的6.9%。如果按北京实有人口4千万估计,二环内人口不到总人口3.5%。即使实施最严格的旧城保护也无碍。

 

问题还在于我们对高密度的恐惧。我们原本完全可以在三四环间,最远五环内建设大量高密度楼宇。只有高密度,才能提供足够的居住空间;只有高密度,才能有效地降低房价;只有高密度,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我们可以把二环内大部分古建筑、古街区都腾出来,变成“北京的纽约中央公园”,四周则是密密麻麻、像芝加哥一样错落有致的钢筋混凝土城市森林,历史、现代、自然彼此呼应,相得益彰,人们低碳生活、高效集聚与创造。

 

然而,我们的指导思想却一直是:人太多了,你们给我出去!城市太大、太密了,应该“区域一体化均衡发展”。于是,大饼被摊薄,交通在拉长,拥堵在增加,生命在浪费,效率在降低!而北京内城,处处戒备森严,缺乏真实的活的历史和人的灵魂!

 

其实最应该出去的是政府机关,他们不需要靠人口的集聚来实现人类的创造功能。就像当代著名建筑师马岩松所言:政府大楼应该是所有人都能享受的公共空间:“我觉得中南海早就应该变成公园了,整个老北京的灵气就在那些山水,这些山水其实都是人造的,原来是皇家园林,北海、后海、颐和园等等。新中国以后开放了一些变成公园了,但是还有一些没有,中南海就不是,我有一次在北海和中南海的桥上,感受到非常经典的北京的形象,我晚上过去北海那边好多人钓鱼,中南海那边没有人。我想下车拍张照片,很有意思,后来来了一个警卫,说不能在这儿停车,我就走了。水是一样的,景色是一样的,但是性质不一样,这不符合未来开放的人文的城市理念。其实应该政府搬走,虽然我不知道该搬到哪儿去,但是不应该在那儿。北京中轴线的概念应该弱化,而应该强化人文流线和自然流线,自然的山水边上可以有文化设施,有公共设施,然后让很多人可以在这里享受,中轴线是一个权力象征性的东西,可以减弱。”

 

而政府机关“出去”,也不是出到今天指定的东六环外,而是最远在五环以内。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