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让好家风内化成官员从政“基因”

发布时间:2015-07-19      来源: 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让好家风内化成官员从政“基因”


而令人痛心的是,历史与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政治文化传统,却被一些领导干部抛诸脑后。有的贪腐官员教导儿子,“凡事要学会走捷径”;有的一家兄弟子侄横跨商政领域,纵贯朝堂与家乡,一人得道、众人升天。这种“视党纪国法为无物”的“勇气”与“如履薄冰、严加管束身边人”的戒惧相比,对自身、对家族、对百姓、对国家带来的后果,何止是有天壤之别?(7月1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在腐败案例中有一类腐败现象异常扎眼,那就是家族式腐败,之所以扎眼,在于这类腐败毁灭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个家族,无不令人扼腕叹息。反思这背后的祸源,无不在于权力任性、贪欲无穷、底线丧失。
导致家族式腐败的根源,一是官本位的思想余毒和扭曲的权力观的伤害,一人当官,全家都人都跟着沾权力的“好处”,借着权力的“影响力”插手工程建设、取得一些暴利行业的垄断经营权,上演着“近水楼台先得月”、“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腐败剧目。二是家风不良,导致一些官员“后院起火”。一些腐败官员不但自己腐,还让家族代理其腐败,在所管辖的区域大肆进行权钱交易、收贿、索贿,俨然将权力当作了敛财工具。家风不良,导致配偶、子女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爱走捷径,这些恰好成了一些不法商人“围猎”领导权力的薄弱环节。三是权力监管机制制度不健全或形同虚设,尤其是针对官员家族成员经商、从政等情况不重视,对于官员瞒报个人事项不注重核查,以致让家族式腐败长期存在,甚至越演越烈,严重败坏一方政治生态,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严重危害党的事业。
好的家风能影响干部作风,乃至影响政风社风民风。习总书记强调,作为党的执政干部,要传承好的风家,不但修养自身,还要影响家人、家族,学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好的家风,要从历史与先贤那里传承。周总理给家族后人制定规矩,“不允许在外提及和总理的亲属关系”、“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晚清重臣曾国藩要求“后辈子侄出门宜常走路,不可动用舆马”,临终还要求子孙后代“重俭朴、重力行、重耕读”;清廷名臣张英,曾在《聪训斋语》中为安徽桐城张氏后人总结道: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焦裕禄要求自己的儿女“带头艰苦,不搞特殊”、“工作上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谷文昌的子女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个人要求,没有接受过组织的任何特殊照顾,至今“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家风仍在当地干部群众中传颂。
让好家风内化成官员从政“基因”。从历史与先贤那里传承好的家风,继承优良的传统政治文化,提升为官者政治素养。一要重学习传统的家文化,教育家人,约束自己,涵养深厚纯朴的家风。历史上成功的政治家,无不传承了好的家风,因能代代出人才,将优良家风传承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二要将好的家风内化成优良的执政素养,体现在具体的执政施政当中。好的家风对人的影响从小的时候开始,影响的是官员的一生,是植入官员“基因”中的根源性力量,将严纪律己、约束好身边人外化成本能的选择、坚定的政治定力、对名利诱惑的免疫力。













     作者: 伍文胥
联系电话:
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邮箱:621114
邮编: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