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葛朗台式”贪官究竟在贪什么?

发布时间:2015-07-14      来源: 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葛朗台式”贪官究竟在贪什么?
爱钱如命的“葛朗台”让很多人印象深刻,虽然有艺术夸张的成分,但也并未脱离现实生活。镇江市民防局原局长朱冬生就是这样一个“葛朗台式”的贪官,他一方面省吃俭用至极,衣领磨得毛边开线,宁可坐2个多小时公交到乡下去买爱吃的豆制品,也要省下汽油钱。一方面大肆受贿至极,把持审批权,权钱交易,先后受贿195万多。最近,朱冬生被镇江市中级法院以受贿罪判刑11年,并处没收财产50万元。日前,侦办此案的检察机关披露了这个“贪官葛朗台”的真面目。(扬子晚报网,7月13日
“葛朗台”,虽说是小说虚构的人物,但作为“守财奴”的典型形象,被刻画的入木三分,早已深入人心。如果说,中国人对“葛朗台”这一外国“守财奴”不那么熟悉,想必当对中国版的“守财奴”《儒林外史》当中的严监生印象深刻,爱钱如命,又惜钱如命。在现实中的官场,就有那么极少数的败类,活像是“葛朗台”、“严监生”上身,上演出一幕又幕官场现行记,暴露出其丑恶嘴脸、顽劣品性,实为可憎、可恶、可怜、可悲。
镇江市民防局原局长朱冬生被媒体或周边人解读为“葛朗台”式的贪官,不知其个人对于自己在社会上的不堪形象及别人的评价,曾受触动否?如果朱冬生还是一个有起码羞耻感的人,想必在某时某刻,其内心也是痛苦的吧。朱冬生的矛盾心态实在难以让一般人读懂,一边省吃俭用至极, 另一边大肆敛财,先后受贿达195万之多。贪这么钱,可谓也是穷尽了种种腐败手段,把持审批权、权钱交易、收贿受贿,花如此大精力、付如此大代价、冒如此大风险,所收刮来的钱财又拿去干了什么呢?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朱冬生吝啬得几乎病态,衣服磨得毛边开线不愿换新的,宁可坐2多小时公交车到乡下买爱吃的豆制品,也要省下汽油钱。在敛财上的嚣张、大胆与其在用钱上的如履薄冰、谨小慎微形成鲜明对比。“葛朗台”式的贪官究竟在贪什么呢?
或许有人会说,可能是朱冬生小时候穷慌了,过惯了穷日子,一旦“有钱了”不知怎么花。当然这只可能是笑谈,作为一名市民防局长,以其收入,不至于太寒酸,或只能解释为其个人的节约?事实上,“巨贪”很节约的现象不是奇闻,之前被媒体曝光的几位能源领域的巨贪家藏上亿现金,但平时衣着简朴、吃家常菜、骑自行车上下班,其实这只不过是“巨贪”们的“表演”罢了。分析“葛朗台”式贪官的心理,几乎越是贪得多,越加谨慎,害怕露出马脚、走露风声,说明对党纪国法和公众监督还是心存畏惧的。只可惜贪官的演技再如何高超,也难以掩饰其腐败的实质,难以掩盖其违纪违法的罪恶。最终,朱冬生的“表演”还是露出了破绽,被绳之以法,被判11年刑期、没收全部非法所得,算来算去,朱冬生还是没算计过命运,贪那么多钱财,不还是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或许其至身陷囚笼也没搞明白,党纪国法的威严不能触犯,只要胆敢触犯,迟早也是要“栽”的。
 
 














     作者: 伍文胥
联系电话:
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邮箱:621114
邮编: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