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南大动了谁的奶酪

发布时间:2015-07-08      来源: 感谢老马投稿    点击:

南大动了谁的奶酪
    6月底,南昌大学发布由江西省教育厅核准发布的章程,将“南大”定为学校简称。但有南京大学师生指出,教育部核发的《南京大学章程》中已规定南京大学简称“南大”。有记者从教育部获悉,目前对高校章程中简称还未有详细规定,希望两学校协商妥善解决。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章程应当载明学校的登记名称、简称、英文译名等,而对于章程核准通过的标准却仅有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等原则性规定。章程核准权也是中央、地方分立的,地方政府举办的高等学校的章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其中本科以上高等学校的章程核准后,应当报教育部备案;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的章程由教育部核准。
    可见,南京大学的章程当由教育部核准,而南昌大学作为省级高校,其章程只须江西省教育厅核准,并报送教育部备案。在法理上,备案指的是“向主管机关报告事由存案以备查考”。因此,教育部对南昌大学的章程并没有直接的核准权与责令变更权,两所大学章程的核准都是符合法律程序的。也就是说,目前法律下,南昌大学和南京大学都能够简称为“南大”。
    然而,南昌大学的简称“南大”权却并非一份完整的权利。2001年南京大学就注册了“南大”商标,而南昌大学也注册了涉及多个领域类别的“昌大”商标。这意味着,南昌大学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自称为“南大”,如果以“南大”的名义进行商业行为,则可能因使用了已被注册的商标构成侵权行为。此外,当不法主体打着“南大”名号,侵犯南京大学或南昌大学利益时,南昌大学也无法进行法律维权。
    在这个意义上,南昌大学与其陷入“南大”之争,倒不如把“昌大”的旗号好好扛下去。如果继续沿用“南大”,即便为这个名号做再多贡献,那只能是为另一个“南大”作嫁,毕竟,在商标法的保护下,“南大”的一切商业利益都将归于南京大学。
    “南大”之争,看似笑话,却反映出现行法律体系的缺陷。当高校简称产生重合或矛盾时,现行法律并没有给出任何争端解决机制。一只野兔在跑,一百来人追逐并想占有它,并不是因为这只兔子够分一百份,而是由于它的名分没有确定,大家都可以抢。
 
 
                                   作者:老马
                                   联系方式:715380429@qq.com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梓州干道16号
                                   邮编:621100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