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民众1倍支持改革,既得利益者2.5倍努力反对改革

发布时间:2015-07-05      来源: 未知    点击:

 

(1)

有一天,你正在街头散步,突然有个人拦住你。

 

他手里拿着一枚硬币,问你愿不愿意参加抛硬币的游戏——如果硬币是正面,你给他10元;如果是反面,他给你10元。你不假思索地就拒绝了,一个念头在你大脑闪现——平白无故地当然不会冒损失10元的风险了。

 

其实,这是经济学家在街头进行的一个实验,实验结果是:超过9成的路人拒绝参加这个游戏。这个实验说明: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失去10元的恐惧感,超过了可能得到10元的满足感。经济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为“损失厌恶”。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假如某人意外获得1元,他增加的满足感为1;反之,让他口袋里已有的钱意外损失1元,给他带来的心理损失将高达2.5。

 

这意味着,面对同样的财富,如果还没到自己手中,人们愿意用1倍的努力来赚取;但如果这笔财富已经在自己手中,那么人们愿意用2.5倍的努力来保住它。这就是“损失厌恶”带来的效应。

 

【“损失厌恶”效应投射改革】 “损失厌恶”效应投射到改革中,就形成这样的效果:普通民众只愿意用1倍的努力来支持改革,而既得利益者愿意用2.5倍的努力来反对改革、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2)

有一天傍晚,全公司的人都在默默加班,你的同事小明,收到了两个大蛋糕。这时,正好有个领导肚子有点饿,到处找东西吃。发现蛋糕后,这位领导要求小明把其中一个蛋糕贡献出来给大家分享。

 

小明十分不愿意,因为这两个蛋糕是给丈母娘当晚过生日准备的,现在如果被吃掉一个,稍晚肯定被老婆臭骂一顿。

 

你和同事一开始确实惊喜了一把,但很快就觉得空欢喜一场——同事有几十人,一个蛋糕均分下来,每个人只能得到一小口。

 

对你和同事而言,能吃到蛋糕的收益存在“分散”效应——蛋糕虽大,但人很多,每个人能得到的就只有一小口了;但对小明而言,损失却存在“集聚”效应——虽然大家只能得到一小口蛋糕,但自己却贡献出了两个蛋糕中的一个,相当于损失了一半。

 

【“分散集聚”效应投射改革】 “分散集聚”效应投射到改革中,就形成这样的效果:

 

对普通民众而言,改革的收益存在“分散”效应。再大的改革收益,只要除以庞大的普通民众这个分母,每个民众所能得到的改革收益就显得并不那么诱人了。当改革力度过小,利益调整过少,改革收益对普通民众而言就显得鸡肋,推动改革的动力就会大大降低。

 

对既得利益者而言,改革的损失却存在“集聚”效应。由于既得利益者是集中占有财富和资源的群体,改革要切割出去的奶酪,就算不是特别大,但摊到既得利益者这个数量较小的群体上,每个个体要承担的损失就显得非常大,反对改革的动力就大大增强。

 

(3)

“损失厌恶”和“分散集聚”效应的综合作用,就会产生效应简单相加的“加法效应”,甚至效应加倍放大的“乘法效应”

 

【“加法乘法”效应投射改革】 “加法乘法”效应投射到改革中,就形成这样的效果:普通民众只愿意用1倍的努力来支持改革,而既得利益者愿意用10倍甚至更多的努力来反对改革。

 

(4)

“损失厌恶”、“分散集聚”、“加法乘法”3大效应,就像三只“拦路虎”挡在改革的征途中,销蚀着普通民众对改革的热情和动力,让许多普通民众装睡,从而贻误对利益格局进行调整的时机,拖延对社会结构进行重构的进度。

 

正是针对这种情况,今年5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提出一个新词“改革促进派”,要求“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

 

与“改革促进派”相对的,是“改革阻扰派”,通常是反对改革的既得利益者。

 

更多的人,既不是“改革促进派”,也不是“改革阻扰派”,而是这样的:作为改革切切实实的受益者,本来应该对改革热情支持才对,但他们却往往“装睡”——或者遇见问题绕着走,或者碰到矛盾躲着走,或者看见困难低头走——我们姑且称之为“改革懈怠派”。

 

明明受益,却要装睡,如此吊诡的事,不能再继续。因此,必须叫醒装睡的“改革懈怠派”,让广大民众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改革事业中来,为改革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如何叫醒装睡的“改革懈怠派”?

请您阅读《改革的教训》一书。

 

(本文摘编自《改革的教训》一书,经作者授权发布。)

 

 

 

 

 

【图书名称】改革的教训

【作者简介】李仕权,武汉大学学士、硕士,中国社科院博士,现任《人民日报》头版副主编。曾在2010年推动网络热词“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成为当年“十大文化事件”之一。

【出 版 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月】2015年6月

【字数页码】20万字,306页

【定 价】29.00元(人民币)

【装 帧】平装

【ISBN 号】9787508651712

【销 售】亚马逊、当当网、京东、淘宝、天猫等电商和各大实体书店均有销售

【签名图书】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id=520163725797 (独家签名)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