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公号:张鸣,作者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武夫治国梦》、《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1903-1953)》等。
在一个特别在意道德、但道德却总是绷不住的社会,扫黄禁娼是一个政治正确的事业。据说,警察也特别喜欢干这个,一来风险不大,不像禁毒,动辄武装抵抗。二来可以罚款,有经济收益。三来嘛,可以痛快地闯将进去,当场把赤裸的男女从床上揪下来,一饱眼福。以前,这样的行动还跟着摄像机,拍出好些儿童不宜的镜头,这样的镜头,居然还能在网上传开。好些不怎么样的网站,每每特意用扫黄的标题,黄的镜头来吸引眼球。
娼妓的历史很长,我们中国据说是从管仲开始,有了国家经营的有组织的娼妓事业,给齐国的霸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非组织的娼妓,应该历史更早,早到什么时候,真不好说。在世界范围内,娼妓事业跟中国差不多,都历史悠久。人类的性事社会化了之后,性的买卖也就随之开始。比较起来,跟奴隶制下奴隶主对奴隶无条件强制的性索取,性的买卖,还算人道一点。
这种事儿,古今中外,几乎没有人说好,但总也禁绝不了。因为这种不道德的买卖,跟人的天生弱点有关。想把性局限在婚姻关系之内,想法是好的,但统治者自己都办不到。在多妻制的前提下,还会外出买性,何况一般平民百姓?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本正经的道学家。道学家们把性,视为洪水猛兽。要存天理,灭人欲。但他们自己,也每每绷不住。老实的,把性的要求,说成是为了子嗣缘故的不得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得跟老婆敦伦。不老实的,则把子嗣不昌,作为纳妾的借口,左一个,右一个的找小老婆。在没人知道的地方,能有机会寻花问柳,一样钻花街柳巷。
连道学家都把持不住,所以,娼妓也就禁不了。真的禁查干净,社区里就会出现“破鞋”。所谓的破鞋,就是一些姿色尚可,但性方面比较混乱的女子。说起来破鞋人人讨厌,但暗地里男人却个个喜欢。即使在文革这样禁欲主义盛行的时代,也免不了有破鞋。这样的破鞋,实际上就是娼妓的替代。那个时代,从上到下,尽管连正常的婚姻都被视为“个人问题”,谈的越晚越好。八个样板戏,漫说爱情,连婚姻都得退出。好不容易《沙家浜》里阿庆嫂有个丈夫,却不能露面。在思想导向上,已经够革命到家了,但犯生活作风错误,即发生不正当男女关系的人,却大把的有。
无菌和清洁,听起来很好。但实际上人类社会,只能做到大体干净,真的无菌和清洁,都做不到。对于扫黄和禁娼也是一样,这种事儿的确不道德,但要想禁查干净,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非要下大力气,把社会整治干净,一尘不染,所带来的负面后果,其实比起扫黄和禁娼,要严重得多。它会让警权盲目扩张,导致政府公权力对个人自由的严重干预。这样的现象,在每一次的扫黄风暴中,都屡见不鲜。
孔夫子说,过犹不及。对待基于人性弱点的毛病,人类能做的,就是抑制,将之控制在一个无害或者少害的境地,也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