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碧翰烽:请不要过分干预公务员的私人生活!

发布时间:2015-06-10      来源: 公务员必读    点击:


前日,有位机关公务员对我苦笑,现在在外吃个饭,都会被人说笑。他说,有一天晚上,和几个朋友小聚吃个饭时,接到了一同学的电话,同学问他在干什么,他说在吃饭。同学就说,又在外面吃喝,小心纪委查到你哟。尽管同学是说着玩的,但在他看来,总觉得不是滋味。

 

现在,更严的还在后头。据丽水网-丽水日报4月22日报道,浙江丽水市作风办还针对公职人员参与饭局问题,出台了公职人员不准参加的二十类饭局规定。尽管有些长,还是有必要把这二十类饭局给一一列出来,以提醒广大的公务员们注意:

 

1.不准参加公务宴请;2.不准上下级之间搞相互吃请;3.不准同城之间安排公务用餐;4.不准接受基层单位吃请;5.不准接受异地接待;6.不准接受村级组织安排的吃请;7.不准接受企业安排的吃请;8.不准到企业搞变相吃喝;9.不准公务外出期间公款吃请;10.不准参加带有公务接待性质的夜宵;11.不准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吃请;12.不准接受可能影响公务执行的吃请;13.不准用公款宴请私客;14.不准在内部接待场所宴请私客;15.不准在内部接待场所搞变相吃喝;16.不准参加在私人会所或高消费娱乐场所安排的吃请;17.不准参加同学会、老乡会等带有小圈子性质的聚餐;18.不准参加大操大办的婚丧喜庆宴席;19.不准参加各类带有敛财性质的宴席;20.不准参加其他违反规定、有损形象的吃请。

 

面对这不准参加的二十类饭局,还真是佩服当地官方的煞费苦心,却又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味道。想来为了凑足这“二十”的整数,当地有关人员也是动了不少脑筋的,可能还骄傲得很,觉得夺了个全国首创。

 

公款吃喝在过去一直居高不下,甚至成为一种腐败常态,不仅浪费了公币、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更是被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中央在新一轮的反腐整风中,加大了对公款吃喝的治理。但是,公款吃喝的顽固性、反复性也是相当强的,即使在如此高压之下,仍然有官员搞变通、搞地下隐蔽,还是管不住那张嘴。根本的问题在哪里,还是在于一个“公”字,就是“公款”的问题、“公权力”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吃喝中,是否动用了“公款”,是否涉及到“公权力”的滥用,这应该是重点。

 

针对这两点,一方面是要财政制度方面下功夫,比如预算、监督检查和公开。另一方面是从制度上约束和监督干部的公权力行使,还要界定领导与普通公务员之间的区别,还有就是有职有权与无职无权人员之间的区别。

 

不要把反腐整风的规矩过于扩大化,也不要过分地去干预公务员的私人生活,干预过度过分不仅缺乏可操作性,引发现实的反感、抵触和嘲笑,还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毕竟公务员也是社会中的人,他们不是神,不可能生活在社会的真空,有人情,有交往。

 

就拿这二十类饭局来说,有多少公务员可能就是嗤之以鼻,谁会去记那么多,又有多少人会去严格地遵守,真正记在心里的,还是如何去报帐。所以,管住公家的帐才是根本,管住公家的权才是根本。可以说,上下级之间、政商之间相互吃饭的,现实情况中是绝对不可能禁止的,除非你完全取消了公款吃喝。就是完全取消了公款吃喝,也不可能禁止,因为上下级、政商之间本身就有朋友、同学、亲戚等各种关系人情的存在,你如何去管,你如何去查。

 

再拿上述二十类饭局当中的“不准参加同学会、老乡会等带有小圈子性质的聚餐、不准参加大操大办的婚丧喜庆宴席、不准参加各类带有敛财性质的宴席”等私人宴请来说。一是如何界定,小圈子性质怎么定,和同学老乡吃饭,多少人才算是同学会、老乡会小圈子,缺乏可操作性。还有大操大办和敛财性质,怎么让公务员去事先判定。

 

二是只要不涉及到“公款”,或是“公权力”的滥用,也没有什么不良的动机,这些纯属私人宴请的活动,有必要介入那么多吗?而一旦是涉及到“公款”或是“公权力”的滥用,不管是什么饭局,都要严厉禁止,岂是这二十类饭局所能包括的,这完全是多此一举。

 

现如今,一些地方在反腐整风方面,出现了扩大化、形式主义等倾向,抓不到根本,抓不到实质,对于一般公务员的私人活动,包括吃喝、娱乐、社交等普通人都有的生活,干预得有些过头了,属于一种矫枉过正,混淆了“公”与“私”的界限,变得不伦不类,使得一些规定一出台就遭遇夭折,最终损害的其实是党委、政府的公信力。比如有的规定,就严禁公务员进入一切娱乐场所,难道所有的娱乐场所都会是高档的、奢侈的、色情的。这样一系列类似的规定表面上是从严的,实际上不仅影响了市场,还过分干预了公务员的私人生活,是不现实的。

 

本来,干部的私生活与腐败四风是密切相关的,必须要加大对干部私生活的管理,但是要管到点子上,要能够管得住。所谓点子上就是管到该管的人、管住该管的事;所谓管得住就是政策规定要有可操作性,要管用,不能最终成为一张废纸,不能只是成了某些人炫耀的“政绩”而已。

 

一位曾经在机关分管过财务的老领导说,管住干部的公款吃喝,就是抓两个关键点:一个是管好帐,防止吃喝入帐或变相入帐;再一个就是管好关键人,就是那些有实权的人,不仅领导,还有工作人员,这些人才是有人想请吃请喝的对象,没权的人,谁会花钱花精力去请。除了这些,其它的什么规定,都是些花架子,起不了多少作用。

 

作者:碧翰烽

来源碧翰烽的新浪博客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