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中国人都深陷在“囚徒困境”之中(深度好文,强烈推荐)

发布时间:2015-06-08      来源: 思享学人    点击: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同时也非常简单:两个囚徒被分别关押在不同囚室,若二人皆不招供,则警方便无从得到证据,只能无罪释放。但警方告知两个囚徒,先招供者可减刑,后者则罪加一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囚徒们多会选择主动招供以换取减刑,因为招供者知道,自己的同伴很有可能比自己更先招供,进而导致自己受到伤害。

 

囚徒困境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两个囚徒都不是傻子,他们所做出的判断似乎是理性的,但是恰恰是这个理性判断,反而没有保证其利益的最大化(即二人均无罪出狱),在他们看来,抢得先机背叛对方,才是利益最大化的体现。

 

讲了这些关于囚徒困境的问题,读者诸君可能不明白,这和俺们中国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呢?中国的草民们,大都是奉公守法的模范,在日本人时期多半都能领到良民证,在现在呢,也都能领到身份证、暂住证,这些人里,除了新闻里经常提到的那“一小撮”外,大概一辈子也不会成为囚徒的。

 

但是不然,窃以为,每个中国人都在同步程度地陷入了“囚徒困境”之中。

 

举个例子来说,中国人闯红灯大概已成为了民族传统,只要没有警察,车也不是很多(当然,后一条并不是必要条件),便总是会有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人民群众闯过去。但是,要知道,中国人的时间观念起码不是世界上最强的,现在也不是那个“只争朝夕”的年代,闯红灯者应该不是为了一单几百万的合同或者61个阶级弟兄的生命去争分夺秒。但是他们所付出的,则是自己生命的危险,难道他们并不重视生命吗?当然不是,国人也许是一个最珍惜生命的族群——毕竟张悟本王林等等大师出现在我们这个社会——那么又是什么使中国人放弃了能够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即共同遵守交通秩序),而宁愿舍本逐末呢?

 

我曾经在与一名出租车司机聊天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该司机首先大骂城管,说“这帮孙子”的所有日用品无一是自己购买的,都是搜刮民脂民膏所得,实乃一群败类蛀虫,云云。但是说着说着,司机话锋一转,提到自己就认识某一城管队长,此人在片区里下馆子从不花钱,某一次,这个司机就和该队长外出豪饮,至结账时,老板满脸堆笑,宣布免单。

 

“嘿嘿,你可不知道我们多有面子。”

 

此时此刻,这名司机竟然开始面露自豪的神情了。

 

说到这里,我们大致已经能够看出问题所在,中国有规则,也制定了一些秩序,但是这种所谓的秩序并不一视同仁地适用于所有人。相反,它似乎是某种标准,它告诉大家:达到某种地位的人,就可以违反之。凡是能够不遵守秩序的,不是有权者,就是聪明人,当这些人破坏秩序或法律的时候,人们一开始痛恨其损害了自己的合法利益,但是久而久之,则演变成羡慕妒忌。所有人都认为,守法与否,只能证明能力与否,这与道德无关,一个人是否有权力,取决于其是否滥用权力,也就是说,权力不滥用,在中国就不能称之为权力。他必须要背叛某种法则,方可显出与众不同。

 

在囚徒困境之中,囚徒们是否获罪并不取决于他们是否犯罪,而在于他们是否选择(首先)背叛狱友。在我们这个社会,我们是否值得尊敬,不在于我们的道德和情操,而在于我们是否背叛某种规则。虽然囚徒可以选择共同进退,并最终皆大欢喜,但他们不会如此。我们也可以老老实实地遵守一切规则,构建一个“河*蟹社会”,但只有傻子才会真的相信——因为,我不去背叛,别人也会,而且会先于我背叛,并以此胜出。

 

据说,“囚徒困境”有一个相反的例子,那就是在新西兰,报亭多半是无人看守的,阅报者自觉投入硬币,并自行取报,从未有失窃之虞。看到这里,我们一定会慨叹新西兰人素质之高,堪为楷模,但是这并不是解决囚徒困境的关键所在。

 

囚徒困境之所以成为困境,关键是由于囚徒本身就置于一种不公平的环境之下,因为他们真正犯罪有否已经毫不重要,法律在这里并不起效,而是认罪减刑(plea bargain)的做法。而认罪减刑,即不合法,也不合乎于道德,更不公正。在我们这个社会,人们同样存在于不公正之中,在这里,权力不受监督而导致滥觞,因此滥用权力已经从真正的当权者传播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其结果是无权者也跃跃欲试,以违反各种规则作为彰显自己的手段,因为他们(或者说,我们)认为:

 

1、 遵守规则是在助纣为虐;

 

2、 不遵守规则说明了我的权力与机智。

 

以上两个因素大概都是理性判断,似乎都能够最大化地体现出个人利益,因此,难怪人人都去闯红灯呢?难怪马路上的车辆都在千方百计地占取微不足道的便宜。难怪执法者也会去钓鱼执法(因为法律甚至都不被执法者自己所尊重)。难怪人们只尊重权力,而不是法律(因为法律被权力所控制,而非相反)。也难怪从买火车票到子女就学都要去托关系,而这种行为本身,从来都不会给我们造成任何道德上的负担。

 

当一个社会成为这样的权力社会而不是契约社会或法治社会的时候,不仅规则失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陷入恶性循环:囚徒选择背叛,是因为利益模式告诉他,自己与另一囚徒处于“敌我”关系。我们选择背叛,是因为社会利益模式是利用与被利用、统治与被统治关系,之间毫无尊重,只有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别人收益,在某种程度上,本人便已经吃亏,因此必须抢先之。而所谓抢先,便只能恶性竞争,只能背叛社会、道德规则。

 

是的,我们都是囚徒,因为我们只要有机会,就会去选择背叛,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因为社会的权力架构本身就置我们于这一尴尬境地。如果你的身边都是谎言、阴谋和骗局,谁也不会成为清白的幸存者——“囚徒困境”乃是由于其处境而非囚徒本人所来决定。

 

在此,我只能冥想: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的报亭也能够无人售卖,并无人偷窃。不过,它并不取决于卖报者或买报者,因为只要报纸上还有谎言,这一天就很难出现。

 

原标题:中国式囚徒

转自:雅典广场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