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姚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

发布时间:2015-06-04      来源: 新华网思客    点击:

如果未来十年要跨越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可能是要跨越由于不平等而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教育的不平等。

  此文为姚洋在“新华网思客会•新经济跨界谈”上发表的主旨演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中高速经济增长目标,但是中高速到底是多高呢?没有具体地说。国内外对这个问题争论非常多,国内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未来十年的增长速度要下降到6.5%以下,刘世锦的预测可能更悲观一些,国外的拉里桑莫斯就更悲观了。

  为什么大家会持这个悲观的观点呢?通常会有几个理由,一是中国经济转型以前是以出口为主,但现在是以内需为主;二是人口,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这是很多人提出来的观点;三是投资增速要下降;最后就是从过去几年的情况看,我国的技术进步要比以前慢得多。这几方面大家说得都有道理,但也有一些问题被夸大了。

  首先看人口,2011年中国劳动人口比达到井喷,自那之后,劳动人口比开始下降,每年我国劳动人口下降250万。与中国过去的情况相比,我们已经过了人口红利的最高峰;但如果和世界去比,我们的人口结构仍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没有一个国家比我国的人口结构更好。事实上,直到2030年,中国仍然会是世界上人口结构最好的国家,要看怎么比——只是自己跟自己比的话,当然会说高峰已经过去了。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把人家150年走的路压缩到三四十年内,高峰的确过去了,但是不等于失去了人口红利。如果说我国没有人口的优势,那别的国家就更难办了,他们的人口情况就没法进行生产了。

  印度的劳动人口比是20多,可是印度也曾经达到9%的经济增长。另外,我国的退休年龄早,女性退休年龄是50岁,这是不可想象的。打个比方,像我这么大年龄的民众就已经退休到广场上跳舞了,要跳40年(因为她可能活过90岁)。这不但是对劳动力的浪费,也加重了社保的负担,显然极其不合理:工作不到30年,但是拿社保要拿40年。延长退休年龄势在必行,只要从现在开始每年延长半岁,就能弥补劳动人口数量的下降。

  第二方面是关于投资,投资到底有没有潜力?有人说我国的投资现在已经走到尽头了,但是大家想想,中国的人均资本量还是只有美国的1/7——这还是往高了说,事实上可能只有1/8左右。也就是说,我国再生产7倍以上的钢材应该没有问题。很多城市才开始修地铁,天津地铁刚刚动工,才修建了3条地铁,毕竟中心人口摆在那里,还有很多地铁要修。所以我国的投资增长速度不会也不应该很快地掉下来,有些人说会掉到10%以下,这个大概不太可能。我国现在全国储蓄率还有48%,过去6年间降了4个百分点,照这个速度我们要用10年的时间才能降到40%。而即使40%,仍然是世界上非常高的储蓄率,所以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速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我更愿意看的是投入的这方面,高投入总是会有产出的。我不知道我国的大学生数量增长怎么样,科技人员经济增长数量怎么样,应该都在全面赶超。再看我国整个研发投入的情况,今年是2.1%左右,明年完成“十二五”规划应该没有太大困难,那么2020年我国达到12.5%或者12.7%是没有问题的。到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人均收入也只有发达国家的1/4左右,甚至更少一点,也就是说我们的科技投入是超出很多国家的。而且,企业的研发投入也越来越多,他们的投入应该更有效率一些。

  再看二战之后,由不发达经济体变成发达经济体的国家绝大多数在东亚,他们的共同点非常明显,就像托尔斯泰说的,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和完全赶超的经济体比起来,中国符合了绝大多数幸福国家的特征:高投资、较高的人力资本,很高的科技投入,很高的制造业出口,比较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比较稳定的政治环境,这些都是幸福家庭的特征;而不幸的家庭往往只是没有做到其中一个,那就没有成功。

  与这些经济体相比,中国唯一不足的可能是,我们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5以上了,不平衡程度要比他们大得多。如果未来十年要跨越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可能是要跨越由于不平等而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教育的不平等。更进一步说就是,已经进入劳动力队伍的2.6亿人,他们的受教育水平太低了。

  但是总体而言,我对未来经济十年的发展仍持乐观态度,认为维持在7%~7.5%的区间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我们不一定主要追求经济增长,但也没有必要把这个目标定得太低。如果定得太低的话,显然会打击大家对市场的信心,那样宏观经济政策就会出现一些偏差。

  版权声明:本文为新华网思客独家稿件,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新华网思客。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华网立场。)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