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评论君推荐】做有担当的“科学支点”

发布时间:2015-06-02      来源: 人民日报评论    点击:

2015-06-02 赵尚文 

【人民论坛】做有担当的“科学支点”

赵尚文

 

正如科学家所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假如科学是历史进步的杠杆,那么,科学家则是杠杆的支点。科学家的选择越接近祖国的需求,科技进步和事业发展就越会事半功倍。

 

徐光宪正是这样一个有担当的支点。前不久,95岁的“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因病永远离开了他所牵挂的祖国和科研事业。在一颗跃动的赤子报国心里,我们可以读出勇扛重任的精神、乐于担当的品质。因国家需要,他曾多次变更研究方向,均取得杰出成就。须知,对一名科学家而言,变更研究方向,意味着推倒重来、另起炉灶,意味着要折损本来就不宽裕的“科研寿命”,这是怎样的一种痛苦选择和割舍!然而,为了祖国利益,他毅然做出了抉择。

 

想起“两弹一星”的功勋们,他们一头扎进荒漠与深山,与亲情隔绝,与名利擦肩,从未埋怨,更不后悔;想起“光芒追逐者”蒋筑英、“中国式保尔”罗健夫,矢志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等,在艰苦环境中摘取科学皇冠上的明珠;想起开辟“飞鲨”冲天路的陈青、冰川密码破译人何元庆、“沙漠游侠”屈建军等,在新时代继续书写沉甸甸的科学传奇。他们没有人生荣华富贵的奢求,只有咬定事业青山的执着,只有对科学事业义无反顾的担当。

 

也许有些人会为他们的清贫感到不值,会为他们的“不鸣”感到不平,会为他们的牺牲感到不解。然而,正是因为他们的心中激荡着那样一种担当精神,使他们甘守清贫、甘心不鸣、甘愿牺牲。巴金说过:“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集体的生存里。”对于很多科学家来说,更是如此。在他们看来,被国家需要是一种幸福,为祖国奉献是一种价值。

 

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不是少数人、短时间的发力狂奔,而是一场全面、持久的耐力比拼。不能不看到,科研领域也存在一些浮躁的气氛、急功近利的追求,一些科研工作者身上缺失了担当的人格力量。有的只挑轻松的有利可图的科研项目,不愿承担“钱少利薄”的基础项目;有的一味盯着评奖,不把时间花在科研中;更有甚者,不惜数字造假,论文造假,成为中国“黄禹锡”。凡此,不仅无担当精神,甚至连基本的科学精神也都缺失了。这无疑是阻挡科研事业的“暗礁”和“旋涡”,任其蔓延,后患无穷。

 

今天,科学家的责任尤为重大,也尤其需要科学家焕发担当精神。从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机遇,关键靠科技创新。科学家当把“国家需要”视作“我的追求”,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事业中,引领创新,加快创新;做一个有担当的“支点”,撬动我国科技的未来。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