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城市繁荣离不开城乡人口对流

发布时间:2015-06-02      来源: 新华网    点击:

首页登录新华网投稿

迁徙自由不仅为城市发展创造了空间,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有了城乡人口的对流,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要好很多,从中激发出许多技术进步,这也就难怪唐宋时期我国经济如此繁荣了。

  北京的春天倘若下一点小雨,洗去沉沉的雾霾,住客的心情是会好很多的。倘若再读一段春秋战国、秦汉隋唐的历史,就更加令人愉悦了。无他,故事精彩绝伦,而且在那时我们的经济文化的确是很先进的,只是到了近世,才渐渐落后于西方。

  文明先进的一个集中体现,是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没有相当程度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是无法支撑大规模的都市的,粮食、交通、安全都会是问题。据考,唐朝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也就是玄宗李隆基在位的时候,京师长安有60多万人,东都洛阳有30多万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宋朝的城市,在盛唐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北宋汴京的人口达到140万,南宋临安的人口更是达到25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不管是在中国,还在全世界,超过200万人口的大都市,这都是第一次出现。临安比1000年前庞大的罗马城,又大了一倍左右。同时期,欧洲的城市相对较小,当时崛起的名城威尼斯、佛罗伦萨、米兰等,也就是不到十万人的规模,与汴京、临安不在一个重量级上。

  宋朝以后,中国城市规模大幅下降,最大的城市人口竟不及百万。元朝建都大都(今天的北京),人口最多时不过80多万。明清两朝,北京的人口维持在70-80万的水平。直到工业革命以后,地球上才再次出现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

  不仅城市的规模大,古代中国的总体城市化水平也很高。早在战国时期,城市化率就达到了惊人的15%的水平。唐朝天宝年间,城市总人口达到1100万人,全国总人口约为5300万,城市化率达到20.8%。宋朝的城市化率,则达到了22%的水平。明清以后,城市化的势头减缓,城市化率反而下降了。

  这些数字看起来枯燥无味,不妨和新中国以后的城市化率比一下。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们的城市化率只有可怜的10.6%。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到 1957年的时候上升至15.4%,恢复到春秋战国时的水平。在改革开放前夕的1978年,我国城市化率也只有不到18%。到了1983-1984年间,城市化率才达到南宋时期的22%的水平(如下表)。看起来,历史上我们的城市化率是很高的。

  资料来源:赵冈著《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和《中国统计年鉴》。

  翻阅资料,不难发现,在城市化水平领先的时期,我们的人口迁移是很自由的。战国时期,“野与市争民”,城乡人口已经开始对流,国鄙之分已经没有那么严格。《孟子•万章下》载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为庶人”,看来已没有了“国鄙之分”。《周礼•地官》曰:“徙于国中及郊,则从而授之”,这就是从法令上赋予迁徙的自由了。人口有了迁徙的自由,难怪城市会长得那么大。

  反观中世纪的欧洲,人口被固定在封建庄园的土地上,难以自由迁移,城市的规模自然要小得多。在我国,刚解放的时候,人们也是有迁徙自由的,到了1960年以后,这个自由被一定程度地收回了,结果就是从1960年到1978年这将近20年间,城市化率几乎没有上升。1980年代虽然经济发展很快,但是不鼓励农民进城,城市化率只有小幅上升。到了1990年代,政策上开始鼓励农民进城打工,城市化率才开始大幅增加。

  迁徙自由不仅为城市发展创造了空间,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历史上,人口和土地是最重要的两大生产要素,土地天然是不能流动的,流动的只能是人口。有了城乡人口的对流,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要好很多,从中激发出许多技术进步,这也就难怪唐宋时期我国经济如此繁荣了。

  值得一提的是,宋朝不仅允许人口自由迁徙,还允许在县治以下设市,跟着出现了很多小型的商业市镇,城市化率进一步提升,进而超越盛唐。只可惜,这种繁荣的格局在元朝以后中断了。直到19世纪中页“五口通商”(“五口”指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以后,中国的城市发展才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华网立场。)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