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再爆导游骂游客。昆明一女导游嫌游客购物少大骂游客没良心、不要脸,被偷拍曝光。
云南女导游嫌购物少大骂游客不要脸
五一小长假期间,云南再爆导游骂游客。昆明一女导游嫌游客购物少大发雷霆,大骂游客没良心、不要脸,被偷拍曝光。昆明市旅游监察支队表示,已经安排专人调查,一旦查证将严肃处理。【详细】
国家旅游局:云南省旅行社从业者问题非偶然
国家旅游局强调,云南省旅行社业和从业者的问题不是偶然的,暴露出企业经营管理与上岗从业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暴露出市场运行管理的失衡,暴露出商业模式的陈旧,与企业心里照旧的潜规则,暴露出从业者不注意维护自身权益与“在害己的同时又害人”,暴露出消费市场的成熟需要引导、需要培育。【详细】
云南骂游客导游已找到 正接受调查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央视新闻”报道,5月6日,云南省旅游局表示,辱骂游客的导游和其旅行社已找到,正接受调查。【详细】
游客每人团费仅1元 合同上签"旅游购物团"
从视频中女导游的言辞以及事后调查可知,该旅行团是一直备受旅客诟病的“低价团”,每位游客行前仅缴纳了1元的团费。
陈春艳(骂游客导游)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旅行合同上签的就是“旅游购物团”。“我是按合同来带团的,在回昆明途中,按合同要进几个购物店。这引起了部分游客的不满,说导游黑心,还骂我讽刺我。本来是要一直带他们去西双版纳的,因此就没有再跟了。”【详细】
“低价团”除了强制购物的“潜规则”外,还存在强制收取高额押金等现象。
不健康的行业生态是强制购物等乱象的根源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相当一部分旅行社打出的价格已经完全脱离了现实,脱离了旅游市场的基本规则。那么,等待游客的只能是各种不规范行为、各种不符合市场要求的服务。最终,使旅游进入省钱不省心、省旅游费不省购物费的恶性状态,使旅游质量大打折扣。
导游强制购物、强制消费,这只是问题的表象,问题的根源在于旅游业不健康的行业生态。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些无良导游固然可恶,但同时也是值得同情的,因为他们位于食物链的最底层,付出劳动如果没有报酬,基本生存都成为问题。【详细】
现有用工机制导致导游待遇难获保障
层出不穷的事件表明,尽管游客是旅行社和导游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但由于现有的用工机制和薪酬模式,导致与游客直接接触的导游陷入无底薪、无保障、无尊严、无身份的“四无”尴尬。游客不消费,导游就拿不到钱,旅行社也赚不到钱,导致“强制消费”的恶果,也成为游客和导游之间矛盾的起源和导火索。【详细】
导游为何把游客带进购物场所,甚至要求强制消费,的确有团费不足的一面。比如零团费、低团费的旅行团,事实上就是违反市场经济的成本规律,旅游业让大利于游客,势必要从其他方面找回成本。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导游本身的待遇难以得到保障。一名成熟的导游,其基本工资很低,没有所谓的五险一金,主要靠带团业绩,购物回扣、团费等增收。【详细】
治理旅游业恶性价格竞争才是治本之策
对于旅游业的种种乱象,别光把拍子打到导游身上。据报道,从5月1日起,国家旅游局将展开治理“不合理低价”专项行动。这种对于旅游业恶性价格竞争的治理,才是问题的治本之策。【详细】
国家旅游局将于近期开展“不合理低价”专项治理行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监管部门应依法执法加强市场监管
如果认为市场竞争就是任由市场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参与竞争,就忽视了法治在市场运行中的关键作用。任何市场行为都不能超越法律,不能违反现行法律法规。有关部门向“不合理低价”开刀,就是在依法执法,加强市场监管。也只有更加重视法律的作用,加强日常监督与执法,才能有效杜绝“不合理低价”等旅游消费乱象,让市场回到有序竞争的轨道上来。【详细】
旅行社应走规范经营的道路
旅行社应按规范经营,走“强制消费”或“搜刮游客”“压榨导游”的盈利之道必是涸泽而渔,最终伤害的是行业本身。【详细】
游客应摒弃吃免费午餐的想法
游客除了积极维权、善于维权外,也应明白,在市场规则下,天下没有免费午餐;希望出低价甚至不出钱享受高品质旅游服务时,风险就已经降临自己身上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