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警惕】朋友圈晒娃有风险,晒娃需谨慎|你想过这些隐患吗?!

发布时间:2015-05-31      来源: 法治境界    点击:

朋友圈晒子女图片可能无法挽回

香港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委托香港浸会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在2014年10月邀请儿童、家长、老师进行焦点小组访谈,每组6至10人,当中包括中学生、家长及教师等共6组,他们与关注儿童组织定期进行访谈。另外又与4个关注儿童权利的非政府组织之代表进行了深度访谈,探讨儿童私隐在香港的情况及面对的问题,研究为期3个月。

 

报告结果显示,父母及教师因缺乏认知和支援,较少协助儿童处理私隐问题,也较少关注儿童的网上私隐。

研究发现,有家长经常上载子女生活片段与朋友分享,有不少幼儿家长认为此举是分享快乐,并表示子女年纪小,不应给予拒绝披露私隐的权利。

 

报告显示,一些父母可能会把子女的相片及短片上载至社交媒体网站。这些网上的“踪迹”,由于孩子尚很年幼,无从明白和同意这种做法,将来长大后,他们未必可以搜寻、收回或删除这些被别人上载的资料。儿童与父母之间缺乏互相尊重对方的私隐,而容易产生摩擦。

 

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主管彭碧翠表示,网上资料会永久留存,父母上载子女生活相片如婴儿洗澡照等要衡量后果,“未来你子女的子女再看到这些图片,可能会感到尴尬”,而这些图片或视频也可能会被网上图片库盗取谋利,或被其他人利用作网上欺凌。

晒娃的安全隐患:陌生人搭讪4岁女娃,竟能叫出她名字

前段时间,浙江衢州龙游县的杨女士碰到了这样一件事。她去广场跳舞时,4岁的孙女就在旁边玩,沉浸在舞蹈旋律中的她,一下子把孙女抛到了脑后。正跳着,一块儿跳舞的熟人牵着孩子过来了,说刚有个陌生女子差点把你孙女带走了。杨女士心里一震,立即到附近查找,却发现那名女子急急忙忙地走了。

 

随后,杨女士从孙女口中了解到了事情的大概:她开始跳舞后,孙女就到附近溜达。后来,一个约40来岁的陌生女子问孙女是不是叫某某某。孙女听后看了看对方,陌生女子又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你妈妈就在那边的超市,我正好碰到你了,要不要带你去妈妈那啊。

 

小姑娘没吭声,对方说,我看过你的照片的。正说着,和杨女士一块儿跳舞的奶奶过来了,陌生女子就走了。

 

事后,杨女士的儿媳妇有些后怕,因为自己经常在网上晒女儿的照片、去过哪里、在哪里吃饭等等。“对方说看过我女儿照片,又叫得出大名,说不定就是在我微博或微信里看来的。”经过这次教训,这位妈妈删除了所有跟女儿有关的内容。

 

衢州杨女士的事情其实已经不是个例。前段时间,福建福州市的一网友发微博称,一网友在微博上晒孩子照片后,竟然有陌生男子打印了孩子的照片并放在钱包里,冒充孩子的舅舅去幼儿园接孩子。幸亏门口的保安比较机警,问这个“舅舅”孩子的情况,陌生男子前言不搭后语,心虚地走了。

提醒:“晒娃”须谨慎 看看这几个建议吧

以下建议,你需要认真考虑。

 

①作为父母,应尊重子女隐私,在将照片放上网前想清楚对他们将来可能会有的影响。

  

②在网上发布孩子的图片或文字记录时,无意间会泄露出孩子的相貌和姓名等,不法分子会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绑架等。因此,晒孩子照片时需留个心眼,最好不要将孩子姓名、固定行程、就读幼儿园信息发布在网上。

  

③公开的微博图片很容易暴露个人隐私,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而微信朋友圈发图虽然相对隐秘,但仍存在风险,在微信隐私设置中,“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的选项一定要关闭!

 

晒娃有风险,晒娃需谨慎!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