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给小贩写信:猫捉老鼠的日子我们都不想要
发布时间:2015-05-27 来源: 中国之声 点击:
次
在网站上搜索有关“城管”的新闻,排在最前面的三条依次是:5月25号广州6名男子持钢管袭击执勤城管,致3人受伤;5月24号,武汉两名城管殴打女摊贩,被城管委除名;5月21号,洛阳一名女城管队员在劝说水果小贩离开未果后,头部被踢打,送往急救。
关于城管的负面其实都不用多说,这样的事情,在城管和小贩这两个群体间,可能每天都会发生。一个原本为“加强城市市容管理”而存在的队伍,却将自己陷入无休止的“暴力游击战”中。


常州天宁区城管大队队员钱立
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钱立刚出勤回来,声音比想象中低沉。
用“弱势群体”形容自己,这多少让人有些意外。根据1996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或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此后通常意义上的“城管”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就此诞生。然而多年过去,在所有执法领域里,最复杂、最容易受到攻击也最考验执法者综合素质的“街头执法”也就是城管,却连明确的执法依据都并不具备:
根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86.9%的受访者遇到过城管与商贩发生冲突的状况。在一些城市的市民满意度调查中,城管远低于公安和交警。
不知是不是巧合,记者去年曾做过一篇报道《戴“谷歌眼镜”的城管》,采访对象“80后”的蒋佚凡也来自常州天宁区城管执法大队,是钱立的同事。钱立告诉记者,如今小蒋已经不再用“谷歌眼镜”了,眼镜被执法大队作为“文物”收藏了起来。

而不管是一个眼镜,还是一封信,之所以能瞬间被社会“放大”,背后其实是全社会对于“暴力执法”的挣扎和求解。从成都出动“美女城管”,到杭州设立“城管和事老”,再到小蒋的“科技改变执法”和钱立的“请你听我说”,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从“执法型城管”到“服务型城管”的道路:
一个城市的“容貌”,不仅仅在于他街角的垃圾是否被清理,房屋之外是否有违章建筑,商店的陈列又是否美观整洁,更在于一个拥挤的都市里,在能保证卫生和健康安全的情况下,如何让每个人都“体面而有尊严”地活着。
钱立的信,最后一段写道:
记者:丁飞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