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领导专用词”背后是官本位思想在作祟

发布时间:2015-05-14      来源: 刘清影    点击:

“领导专用词”背后是官本位思想在作祟
作者:刘清影
一些本来常用的生活和工作用语,忽然却被一些人打上行政级别,甚至成为领导干部的“专用词”,记者采访时就了解到这样的事。(新华网 5.13)

事件的起因是,有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记者到南方某省采访时,提出想到一个区县去搞调研,了解基层情况和百姓生活。当地一名干部听说后,很不以为然,大加嘲讽: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记者,怎么能使用“调研”二字?并振振有词地称:在我们这儿,只有主要官员下基层才能叫“调研”,别的级别的领导下乡都只能叫“了解情况”。言下之意是,该年轻记者有“僭越”之嫌。

百度百科上是这样定义的:调研是调查研究的简称,指通过各种调查方式,比如现场访问、电话调查、拦截访问、网上调查、邮寄问卷等等形式得到受访者的态度和意见,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事物的总体特征。可见,“调研”一词并不是只有领导干部才能用,学者、工人、农民只要是从事这项活动人人都可以用,何时成了这名干部所说的官员下基层才叫“调研”。低级别的领导下乡都只能叫“了解情况”,何况不是领导的干部群众呢?由此可见,这样的“领导专用词”不是领导专用,而是一些干部存在着严重的官本位思想,是官僚主义在作祟。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后,各地“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干部的官僚主义习气有所改变,但是类似于这样的“领导专用词”还存在于某些地方。我们的干部纠正“四风”,不是喊口号,而是要在纠正“领导专用词”这样的小事上做起,才能彻底将官僚主义清除出干部队伍中。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