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 人民日报评论】庆安枪案:是什么扣动了舆论的扳机?

发布时间:2015-05-14      来源: 人民日报评论    点击:

【快评】庆安枪案:是什么扣动了舆论的扳机?

李 拯

今天,哈尔滨铁路公安局调查组公布庆安枪案调查结果,调查认为,民警李乐斌开枪是正当履行职务行为,符合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及公安部相关规定。与此同时,现场视频也向全社会公开。至此,一场引发举国关注的舆论热潮终于尘埃落定。而调查结果公布后,舆论的“U”型反转,更耐人寻味。

无论是从现场视频来看,还是从调查结果分析,事件的“复杂性”都非常突出。长期上访的问题,精神疾病的因素,警察持枪的边界,弱者权利的保护……种种敏感因素相互叠加,再加上发生在现场的暴力袭击,都构成了事件的“复杂性”。遗憾的是,事实的错综复杂,恰好反衬出真相公布之前的一些认知和判断,是多么简单化,甚至情绪化。

当然,媒体和公众的积极呼吁,对于促进调查进展、推动视频公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也正因为此,我们更应反思,如何让舆论更加成熟、健康,更好地承担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回顾整个事件进程,理性质疑的声音不少,但也有不讲证据的负面猜想,也有不问是非的有罪推定,也有在弱者与民警之间选边站队的极端对立,这些都应该促使我们反思:事实是复杂的,而情绪往往是简单的,为了避免舆论之枪误伤他人,唯有不让情绪遮蔽理智,不让感情影响判断,时时用理性冷却不明真相下的道德激愤。

在整个事件中,人们付出了太多的争论,倾注了太多的义愤,支付了太多的感情,但是恰恰忘记了,“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抛弃对道德大棒的依赖,抛开先入为主的价值判断,进行专业性、技术性的事实还原。在公共讨论中,首先要弄清楚事实是什么,如果事实没有弄清,就已经有了倾向性的价值判断,那只能是一种偏执。从这个意义上,一个社会舆论成熟的标志,就是情绪越来越少,而关注事实越来越多。

充满反讽的是,这本是一次正当履行职务行为,却演变成一波三折的舆论事件,如果当地政府在应对舆论时能够处理得当,或许就能避免无谓的“次生灾害”。诚然,调查的过程需要分析所有的视频资料,需要走访已经四散天涯的车站旅客,需要进行非常专业的判断,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但这不是一开始遮遮掩掩的借口,也暴露出地方政府在信息披露和危机公关上面的经验不足。这说明,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应该有新觉醒、新思路,做任何事都要在全网络的假想下来判断,用符合明规则的思维去思考,在第一时间及时公布权威信息。
 

无论如何,一条生命的谢幕,总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枪声远去了,真相大白了,但是围观的人们不应该散去。关于警察用枪的底线与权衡、地方政府的责任与空间、舆论监督的作用和界限,终于有了反思的基础,正可重新开始。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