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任制公务员遇冷该反思制度本身
发布时间:2015-05-11 来源: 伍文 点击:
次
聘任制公务员招聘居然遇冷?这的确出乎公众意料。按说,聘任制公务员该令无数才华横溢的人才眼馋的。一则,聘任制公务员人事制度相比普通公务员更加灵活,可进可出,考核、晋升更加科学、严格,施展才华的空间更加广阔。二则聘任制公务员年菥多在13到30万之间,根据岗位特点和个人能力不一,这一待遇水平是普通公务员薪资的2到3倍,即使与其它行业内的类似岗位的待遇相比,也不低。这对于政府雇员来说,这样的薪资的确丰厚。三则,虽说聘任制需要劳动关系双方签订合同,但三年期满,真正落实解聘的极少极少。最早开始试行聘任制公务员制度的深圳在实行多年之中,竟然出现无一人解聘的现象,虽然一方面反映了聘任制打破“铁饭碗”的举步维艰,但也反映了聘任制并非想象中那般“易碎”,只要能力出众、肯做事,一般不会被炒鱿鱼,体现相对的稳定性。那么聘任制公务员“招人难”为哪般?对于试点聘任制公务员的江苏省来说的确显得相当尴尬,试行不久,就遭遇“招人难”,难道13到30万的年菥还足以吸引优秀的人才?但细细分析,也能发现原因。一则岗位条件太苛刻,虽说相关条件的设置是根据现实需要,但这也大大的缩小的人才的可选择范围。二则,即使符合招聘所要“高大上”的条件,但这些人大多年龄不小,考虑到事业发展前景和家庭,多数人不愿意冒险“转换跑道”,毕竟聘任制有期限、稳定性缺乏。何况,聘任制公务同样要接受普通公务员一样的各项纪律规定制度的约束,不能兼职,创业上受限制。三则,对于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来说,30万年菥吸引力不够,完全可以在其它行业获得更高的报酬。
破解聘任制公务员“招人难”不能走寻常路。一要完善相关制度的顶层设计,做好配套措施。既要能吸引人才,还要留得住人才,不光要为人才提供充分展现才华的空间,还要帮助人才科学、合理规划成长、晋升前景。其次,要解决高级人才的后顾之忧,妥善安置家属学习、就业和生活。三则,通过规范续聘、提升专业职级等,既保障人才队伍相对稳定,又让人才可进可出、可上可下。
高薪聘任制公务员缘何“招人难”?5月9日、10日,江苏省公务员招录进入面试阶段,从参加笔试的20万人中胜出的近2万考生,竞争5872个职位,热度依旧。与之相比,该省试点的聘任制公务员招聘偏“冷”。去年12月18日,江苏省在医药、规划、资本运营等领域,首次公开招聘11名聘任制公务员,但有9个岗位因报考或符合条件人数不足并未开考。岗位设限过多,待遇不够好,还是发展前景不明朗?哪些因素让聘任制公务员“遇冷”?(人民网,5月11日)
近来,江苏省试点的聘任制公务员招聘遇“冷”,引发媒体和网友的高度关注和热议。
关于聘任制公务员,媒体已经炒热了很多次,皆是关于这一针对公务员人事制度的大胆创新能否真正打破“铁饭碗”的话题,至少如今发生聘任制公务员“招人难”实在出人意料。按说,聘任制公务员应当颇具吸引力。一则,13到30万的年菥,是普通公务员的2到3倍,即使与其它行业类似岗位相比,也不寒酸。事实上,比江苏更早实施聘任制公务员的深圳,当标出30万年菥招聘聘任制公务员时吸引了无数优秀人才报考,轰动一时。二则,聘任制公务员相比普通公务员,起点较高、不用熬年头,有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和晋升空间。三则,更灵活、自由的人才进出机制,干得好、愿意干,可以续聘,不愿可退出,有利于人才的自由流动,更利于传导压力,激励队伍工作热情。
既如此,高薪聘任制公务员缘何面临“招人难”的尴尬?其实也不难理解,高薪意味着高要求。一是招聘条件苛刻。根据现行法规,聘任制公务员是会对一些专业性和辅助性强的岗位设置的,通过引进高端人才,解决地方或单位实际问题。对于招聘条件,试点地方都要求具备特定专业技术资质或特殊技能、经验、资历等,而符合这些“高大上”条件的屈指可数。即使符合条件进入队伍,也要像普通公务员接受各项纪律规定的约束,不如在其它行业自由,诸如兼职、创业不可奢想。二则,接受条条框框的束缚不算,30万的年菥也并不算多,在其它行业,凭借招聘所罗列的条件,完全可以在其它行业找到年薪高得多的岗位。三则,聘任制公务员不如普通公务员稳定,突兀的高薪还要遭到体制内人员的舆论压力和利益排斥。事实上,绝大部分高端人才不敢选择“转换跑道”,既因年龄不小,普通己过而立之年,多有家庭负担,一旦应聘聘任制公务员,就又要拖家带口、举家搬迁,还要面临家属学习、就业等难题,折腾不起。
近日一度消失于舆论热点的聘任制公务员再度被媒体抛了出来,重新成为公众热议话题。这或与近期一些地方试点聘任制公务员招聘遇冷与依旧激烈的公考热度形成鲜明对比有关。
曾几何时,聘任制公务员光彩夺目,成为众多英才决意争夺的香饽饽。对于聘任制公务员,基于当初设计者和公众的期待,至少被寄予几个厚望。一是借此打破公务员“铁饭碗”,激活僵化的公务员人事制度和凝固利益,使得公务员队伍实现优胜劣汰、可进可出,有效提升政府部门行政效能和公务员队伍的干事激情、冲劲。二是聘任制公务员是对现行公务员制度的因时因势制宜的创新和探索,旨在弥补普通类公务员不能完成的功能设置。事实上,聘任制公务员也正是针对专业性强、辅助性的岗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政府面临着更为复杂和崭新的社会管理问题和对象,因时制宜设置一些需要专业技术能力出众的岗位对于加强政府管理和行政效能无疑是必要举措。三是以聘任制公务员为起始,为中国公务员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
如今聘任制公务员遇冷的确令不少人大呼意外。一则聘任制公务员被公众寄予厚望,加上招聘条件苛刻、薪资丰厚,对于许多英才来说既具挑战性、新颖性又极具前景。既如此缘何遇冷?难道13到30万的年薪还不足以吸引人才?不少放弃报考聘任制公务员的人士反映,虽然聘任制公务员岗位薪资丰厚,超出普通公务员1到2倍,又能充分施展才华,但条件设置过于苛刻,许多高学历人才不符合相关工作经历,有相关工作经历的学历或其它方面又不符。其次,一些符合如此“高大上”条件的人才并不愿意报考,因为30万的年薪吸引力在业内并不高。
其实,聘任制公务员遇冷该反思制度本身。毕竟聘任制还处于探索当中,相关机制制度并不完善成熟,仅凭公众的热情期待和制度实施者的一腔热血,自然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突破。要真正让聘任制公务员热起来,关键是做好制度的顶层设计,把聘任制改革和实施当作一项系统性、整体性的工程,不仅要着眼于聘任制公务员岗位的科学、合理的设置,在招聘条件上更灵活一些,配套管理措施也要跟上。许多符合聘任制岗位条件的人才不愿报考,薪资待遇不够吸引力是其次,主要是缺乏事业发展前景和稳定性,而符合条件的大多早过了而立之年,顾忌到家庭与事业前景,自然不敢轻易“转换跑道”。因此,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规范续聘、提升专业职级、拓展人才发展空间、妥善安置人才家属,形成一套更具吸引力的聘任制公务员用人制度。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