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县委书记缘何成腐败重灾区?

发布时间:2015-05-10      来源: 伍文    点击:

  县委书记缘何成腐败重灾区?

“郡县治,天下安”,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县委书记这一角色,承担着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等繁重任务,责重权大,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诱惑和考验。(半月谈,5月8日)


要实现“郡县治,天下安”,第一责任人当是县委书记。作为宏观之末、微观之始的县级行政区,县委书记的执政成绩决定了全党全国各方面发展的整体形势。从这个意义上看,县委书记虽不如省部级、厅局级官员那般位高权重,但也手握一县区域发展大权,肩负一方群众幸福期待,可谓权力不小、责任重于泰山。


或正是基于县委书记如此重要的作用,对于县委书记群体的腐败的关注自然更加刺眼。从媒体统计发现,从去年2月江西会昌县县委书记傅春荣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开始,到今年4月9日河北通报清河县县委书记冀东书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仅从中纪委权威渠道通报的落马县委书记已达38名。这一数额可能不算大,但联想到一县县委书记所带坏的一县政治生态,38名违法县委书记所起到的这个破坏面积不堪设想。


县委书记缘何成了腐败重灾区?一则是无休止的贪欲人。卡耐基说过,人性中存在天然的弱点。所谓七情六欲,只要突破正常的需求,成痴成迷,难免成魔,而魔是正常的法规、道德无法约束、遏制的。一些县委书记腐败,到底是贪的什么?被判死刑的江西南昌县原县委书记汤成奇贪污3900多万,给国家造成2.8亿损失,安徽泗县原县委书记晏金星10年受贿600次,平均每周一次,到底是贪钱还是满足于病态的贪欲?二则县委书记处于各类权力和人事关系核心节点,是一县各级干部焦点和核心,牵一发而动全身。曾有媒体报道,某县委书记遭查后,该县上上下下牵涉进上百名干部,引发典型的系统式、塌方式腐败。三则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县委书记集资源分配、干部选拔等大权于一身,自然成为不少试图通过攀附权力升官发财、获取不当利益者眼里的“猎物”。权力就意味着获取资源和利益的“捷径”,这成为中国社会不容忽视的文化“毒瘤”。特别是近年来,各地投入巨资用于旧城改造、土地流转、基础建设、扶贫开发、涉农补助等,凭借县委书记的审批权或影响力大肆受贿敛财。四则,绝对权力,意味着没有任何起作用的制约,相应监督机制的缺失,让一些违纪县委书记习惯独断专行、我行我素。


当然,目前县委书记队伍基本面是好的,也涌现出不少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典型。但对于县委书记中出现的腐败,也不能小视,需防微杜渐,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县委书记执政好坏关系“天下安”,因此加强对县委书记的教育、培训工作历来受到中央重视。从2014年底开始到2017年底,中央将完成针对全国县委书记的轮训,加强党和国家的执政中坚力量。几年前,中央曾专门出台《关于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足见中央对于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不但如此,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曾经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旨在开展县权改革,进一步规范县委书记权力,既让大权在握的县委书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又是为县委书记营造良好的谋事、干事的环境和政治生态。


 


 


 


 







 作者: 伍文
联系电话:
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
邮箱:621114
邮编: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