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懒官召回须防“凑人头”和“一刀切”

发布时间:2015-05-07      来源: 伍文    点击:

懒官召回须防“凑人头”和“一刀切”  

   2014年10月以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在全州推广干部召回管理制度,州委组织部梳理归纳了30种“惰政”情形,涉及干部办事冷硬推、吃拿卡要、履职不力等内容,供各地参考,由所在单位通过组织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和服务对象参加民主测评会议,将得票排名末位的干部列为召回管理对象。(新华网,5月7日


贵州实施庸官召回制度几个月以业,影响甚广,在舆论中掀起了一股关于干部召回制度的热议潮,这种制度到底是好是坏?对于破除“为官不为、为官乱为”激励干部“士气”、“志气”真的有效吗?舆论争议之声纷扰,各执一词。


最初起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的这项干部召回管理制度,无疑颇具创新,是对干部管理的一种大胆探索。且看其归纳的30种“惰政”情形,涵盖公众最深恶痛绝的各类为官不为行为。在由所在单位组织全休干部职工和服务对象参与的民主测评中,对照问题账单,排名最后的干部将被列入召回名单。庸官召回之后怎么办?“惩 前毙后,治病救人。”召回,对于干部来说,的确心理不好受,形象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这样的干部放弃了。相反,根据“病情轻重”需“对症下药”,采取集中教育、跟踪考察、组织处理,经过“回炉再造”、“维修”合格者大多返岗,不合格者则面临转岗、免职、降职、降级、待岗、辞退、解聘等处理。这说明,“被召回”并非被判了政治生涯的“死刑”,只要“维修”后质量合格,仍可继续为群众服务。


但不少质疑声称,如此过场难免出现形式主义,更可能出现一些地方为了向上级有所交待在干部召回的考核上下硬指标,逼得下级地方“凑人头”。不但达不到召回干部的“回炉再造”的目的,更可能伤及“无辜”,挫伤干部干事的积极性。更何况,按这套召回制度,提拔之门并未对有过被召回经历的干部紧闭,明面上说只要“维修”后表现突出仍可重用,但这个尺度如何把握?什么叫合格?什么叫表现突出?如果没有一套健全、科学、民主的考核、测评制度,不蛤说服不了群众,更可能让不少真正的庸官再次混入干部队伍。


懒官召回也须防“一刀切”。猛药去疴,但也需避免下药过猛,否则将伤及好干部、老实干部,不但达不到“维修”的目的,反倒影响干部队伍“士气”,得不偿失。召回庸官,对于被召回的干部来说,意味着上级和群众对其执政表现的否定,无疑是一种点名通报,对其它干部是震慑、警示、督促、鞭策。但召回,并不意味着“一棍子打死”,召回是手段,旨在经过“淬火”之后,让干部返岗,表现突出的还可提拔重用。显然,懒官召回是对干部管理制度的有益补充,对于激活干部管理,更有效的激励干部干事无疑是朋胆创新举措,值得推广。
 
 



     作者: 伍文联系电话:
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
邮箱:621114
邮编: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