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的积极意义

发布时间:2015-05-07      来源: 法治境界    点击:

来源|文:桂公梓

 

导读:“男司机当街暴打女司机”事件,是典型的傻逼遇上混蛋,两人都不是善茬,恶人相争必有一伤,本来不值一哂。但由于媒体和舆论的介入和事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使得它至少产生了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这两天很火爆的一则新闻,是成都一名女司机在两次别车后遭男司机当街暴打的事。随着两段车载录像的公布,舆论也经历了反转和分裂,两派观点争执不休。其实在我看来,这件事是一次极好的公民教育素材,可以让我们反思一些主题,例如尊重事实,尊重规则,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

 

“如果有枪,老子恨不得一枪把他给毙了!”

 

这样的念头,也许曾经闪现在每个人的脑海里,或多或少。我甚至可以断定,在我们每个人过往的人生里,都曾经有那么一些时刻,认为某些人根本不配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对他们恨之入骨,已经放弃与之交流磨合价值观的尝试,觉得只有对其进行肉体上的消灭才算是彻底地为民除害。

 

在初中的时候,我常被高年级的几个混混欺负。他们堵在楼梯口,搜我们的身,夺走零用钱,稍有反抗便拳脚相加。我那时候很瘦小,打也打不过,躲也躲不开,倍感屈辱,暗暗发誓一定要弄死他们。于是我偷偷装了一把水果刀在书包里,准备随时拼个鱼死网破。后来我还是常被他们打得鼻青脸肿,刀子却一次也没有敢掏出来过。工作后我回老家跟其中一个人偶遇,他开了一家铺面很小的服装店,成为了一个举止谦逊的小老板,说如果老同学去一定会给出最低的折扣,我接过名片,也祝他生意兴隆。

 

大学的时候,我带女朋友来南京玩,在江北的僻郊等去市区的车。一个貌似憨厚的大哥开着摩的说可以载我们去几里之外坐大巴,说好摩的免费,大巴会给他提成。结果上了大巴后硬是让我付20块,不然就把我们赶下车自己走回去。我据理力争,他脱了上衣露出纹身。我快被气哭,付了钱,记下了他的摩的牌照,发誓回头就找几个兄弟过来堵他,至少得把他打残。当然,回头我就把这事给忘了。

 

工作后遭遇过一起诡异的碰瓷,对方是个自称伊拉克人的年轻男子,赖在地上撒泼打滚,用生硬的汉语说我们欺负国际友人。那次事件惊动了一大批警察叔叔,还带来了翻译,结果最后查清他其实是个维族人。他大闹了一番交警队,用砖头砸了警车的前挡玻璃,还威胁说不会放过我。我问警察你们不采取点措施么?警察叔叔摇摇头说我们也没办法。我心说如果再遇到他我一定直接轧过去得了,但后来几天我还是采取了绕行。

 

我也常常遇到一些让我气不打一处来的傻逼,他们在电影院里打电话或者刷微信;在售票处越过排队人群直接从前排强势插入;在十字路口无视红灯突然从斜刺杀出;在路况拥堵时频繁以S型变换车道;在满载的公交车上肆无忌惮地吞云吐雾……跟他们理论通常是无用的,他们会奚落你小题大做多管闲事,或者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反正又没有犯法”。每逢此时我都幻想自己可以变身蝙蝠侠,跳到这些傻逼的面前,告诉他们你们这么做是他妈的不对的,然后再冲他们的脑袋开上一枪,于是正义伸张,血肉模糊,大快人心。

 

当然,这些也只是想想而已,如今我甚至连好言相劝的闲心都没有了。

 

可能绝大部分人都跟我有相同或相似的经历,也有相同或相似的心路历程。你看,这世界的林子很大,充斥其中的禽兽也花样很多,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我们总会招邪惹秽,遇人不淑。但大多数人并不会用傻逼或者混蛋的手段去对付傻逼和混蛋,因为基本的公德和理性还在约束着我们的行为。诚然在如今的社会规则里,往往比拼的是谁节操更少、下限更低,但即使一再吃亏,我们还是要重重约束自己的言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是为了纵容傻逼或者混蛋,而只是为了做我们自己。

 

 

所以,在我看来,成都这起“男司机当街暴打女司机”事件,是典型的傻逼遇上混蛋,两人都不是善茬,恶人相争必有一伤,本来不值一哂。但由于媒体和舆论的介入和事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使得它至少产生了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第一,是让很多人认识到了事实的重要性。从第一段视频,即男司机对女司机实施殴打行为的视频公布后,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对男司机进行了口诛笔伐,认为其丧心病狂,其罪当诛。但在第二段视频,即女司机突然变道以及后续两车互相斗气的视频公布后,大部分人转而支持男司机,欢呼“打得好”,甚至抱怨“怎么没有打死。”这种态度的急转至少说明,在对一件事情进行立场选择和价值判断的时候,事实的真相是有多么重要。可在很多时候,尤其是每逢舆论沸腾群情激奋的当口,事实远远并没有得到尊重。不论是彭宇案、夏俊峰案还是聂树斌案,永远都有一群罔顾事实只顾发泄的人在发着最响的噪声,他们甚至懒得花心思去了解基本的案件事实,就已经在一本正经地扮演起法官的角色。这种自以为是的正义感,其实是对正义最大的伤害。

 

第二,是让很多人认识到了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可以做到多么地没有下限。公众离真相很遥远,他们所看到的事实,很大程度上是媒体提供的事实,而这事实是否符合真相,从来都不是我们的媒体首要关注的对象。爆点、噱头远比客观中立有利可图,所以,“当街暴打”、“女司机”、“无故”这样充满倾向性的词语充斥在各个报道的标题,正如他们擅长使用的“富二代”、“豪车男”、“高官子女”、“我爸是XX”等标签,一次又一次准确而有效地煽动着公众的仇恨。从这次事件里,至少有更多人能够学会对包括媒体在内的信息来源保持疑虑,保持戒心,学会分辨人为精心设置的立场,自己去伪存真,寻找真相。

 

第三,是让傻逼知道,总有混蛋可以制服他们;也让混蛋知道,总有法律可以制服他们。可以看得出,事件里的两个司机都是嚣张跋扈惯了的主,女的被打完全不值得同情,正如俗话所说的,恶人还需恶人磨;男的打人且下如此重手,自然也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当然我也看到很多习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人在说无论如何男人不可以打女人,这样说不仅安全而且毫无成本,作为一个法律人,我似乎也不应该说“被打活该”这样的话。但同时作为一个社会人,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如果你在电影院欣赏期待已久的电影时却听见邻座在大声召开电话会议,如果你正在赶时间可右拐道前方长时间停着一辆直行的车,如果你已经排了半天的队来了一拨人不由分说就插到你前面去,如果你挺着大肚子挤上公交对面的猥琐男人却一直把烟吐到你的脸上……别说你只想与他们谈谈五讲四美而压根不觉得他们天生欠揍。

 

至于我,我既不会为打人者喊好,也不会为被打者抱屈。说正经的,我倒是觉得很有必要去买一台车载记录仪了。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