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近水楼台”式的腐败需制度-上海先行了
发布时间:2015-05-06 来源: 雨子墨 点击:
次
近来,从巡视反馈情况中可以看出,领导干部亲属子女违规经商办企业成为反映突出的问题之一,也成为多名领导干部落马的重要线索。“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为导致腐败的重要隐患,已经引起了中央纪委等监督执纪部门的高度重视。(1月15日 凤凰网)
近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了一大批违纪违法的案件,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与领导干部的亲属子女有关。据有关数据显示,80%的高级干部腐败案都与家庭成员有着密切的关系。亲友在领导干部走向腐败堕落的过程中充当“催化剂”、成为“中转站”、形成“共同体”。可见,“亲缘腐败”的“双簧戏”在亲情的幌子下正愈演愈烈,家人逐渐成为官员腐败的“代言人”。
领导干部及其亲属子女经商,被称为隐形经商,相对于其他人来说,确实有一些优势。梳理干部亲属子女违规经商涉及腐败的案件,我们不难发现,一般都是腐败官员在背后操作,少不了他们的影子。因为这些官员手中握着大权,还掌握有各种资源,包括政策资源、信息资源等,这些资源能够为亲属提供天然的竞争优势。因此,“一人当官全家发财”的“亲缘腐败”也就“水到渠成”。真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实际上,对于隐形经商问题,相关的规范文件有不少;中央对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子女违规经商办企业等行为,自上而下也开展过多次专项清理。早在1984年,中央就出台了禁止党政机关干部经商、办企业和到企业兼职的规定,中央组织部2004年、2008年曾两度发文重申这个要求,公务员法中也有相关规定。然而,领导干部违规经商却屡禁不绝,隐形经商还是一直存在。
缘何干部子女违规经商办企业屡禁不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管不够到位。治“近水楼台先得月”式的亲缘腐败,笔者认为:首先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把权力彻底关进制度的牢笼;二是要加强对干部及其子女家属的监管,尤其是对干部亲属子女有经商的,要做到有效监管;三是应当继续保持零容忍的高压反腐态势,发现“亲缘腐败”坚决予以治理,形成震慑作用。当然更重要的是,必须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必须让制度落地生花,这样才能让“近水楼台先得月”式的亲缘腐败低头。(文/雨子墨)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