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村官腐败,莫让苍蝇伤人
发布时间:2015-05-06 来源: 许谨谦 点击:
次
治理村官腐败,莫让苍蝇伤人
在电影《别拿自己不当干部》中,冯巩饰演的纺织厂工段长王喜,官虽然不大,但是却处处以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把“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腐乳”记在心上,从而受到工人拥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基层官员,用起权来没忘自己是干部,贪腐起来却自恃“法律管不到,不捞白不捞”,向公共资源张开了贪婪大口。
梳理新闻媒体的报道,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基层干部尤其是“村官”逐渐成为腐败的重灾区。比如在湖南吉首,一名村干部因贪污公款被查后,竟然理直气壮地反问:“我当村干部不就是为了捞两个吗,这怎么还违法了?”如此大言不惭的直抒胸臆,虽然也是实话实说,但是这却道出了村官猖狂腐败背后的扭曲逻辑,也暴露了基层管理中法治观念缺失的软肋。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村官只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管理者,确实还不属于国家公职人员。不过村官们在忙着“捞两个”的时候,还真别不拿自己当干部,以为党纪国法管不着,因为根据我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在救灾抢险、扶贫移民、土地征用补偿等7种情形下利用职务不当牟利,即可构成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更何况,在国法之外,还有要求更为严格的党规党纪。
村官是党和政府在基层不折不扣的形象代言人,他们是否依规依纪依法办事,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乎基层的有序运行。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村官都能尽心尽责,从而为我们党构筑了良好的执政根基。然而,也有少数村官成了基层管理的“病原体”,甚至成为触发集体上访、群体事件的导火索。从大吃大喝、奢靡浪费,到蚕食扶贫资金、粮食补贴,再到鲸吞征地补偿款、土地出让金,群众身边有了腐败蚊蝇嘤嘤嗡嗡,如何不对党和政府丧失信心。
小村官何以滋生大腐败?笔者认为,权力失去监督和制衡是根本原因。长期以来,基层群众囿于法律知识的匮乏,对村官腐败痛在心中却无可奈何。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发展经济和维护稳定的考虑,对村官贪腐问题往往秉持“民不举,官不问;民不闹,官不究”的态度。村官权力虽然不大,但是相较于监督力量的薄弱,其相对权力不可谓不大,甚至达到了“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地步。在权力不受制约的情况下,村官难免视法律如儿戏,不拿自己当干部反拿自己当土皇帝,因而有人戏称某些地方的“村民自治”已经变成了“村官自治”,足以说明其中的问题之严峻。
就此而言,笔者以为用法治方式和制度手段管住村官的绝对权力,才是整治村官违纪违法的治本之策。一方面,已有的村官经济责任审计、村务公开等制度必须严格落实,另一方面也要推进村级反腐的制度化建设,让纪检力量下沉到乡村。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对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加强基层法治机构建设提出了具体改革要求,为破解村级反腐难题指明了方向。将这些要求落到实处,把村官权力牢牢束缚在制度的笼子里,一定可以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干部的法治观、权力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基础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农村不应是反腐的死角,治理村官腐败,理应上升到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高度,早日啃下村官腐败这块硬骨头,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作者:许谨谦
单位:
四川省三台县新生镇人民政府
邮编:
621114
电话:
15881638767
(责任编辑:郑源山)